第261节(1 / 2)
('<!--<center>AD4</center>-->风越来越大,阴云遮没天际,下起了小雨。
雨水淅淅沥沥,浇在了安阳的街道上,青石板路上的血水汇为小溪,朝着低地流淌而去。
千里之外,郢都江州。
晨露折射着暖日的眩光。王宫中,豢养的金丝雀声止,沿途一片死寂。
正殿内,项余的尸体已化作一摊黑水。
太子安圆睁双目,倒在王案旁,没了气息。
郢王熊耒七窍流血,胸前的白胡子上满是鲜血,嘴唇不住发抖,气息微弱。芈罗倒在柱畔,双目圆睁,早已死去多时,手里仍抓着那封信。
【本想挑唆你父子相忌,自毁基业,亲眼看大好宫闱,毁于奸佞;万年椿木,焚烧殆尽,再寻机为舍弟讨回当年欠债。但念及百姓无辜,多杀无益。】
【毕竟我命本不长久,唯三年可期,潜入宫中后,倒因一事,改而予以个痛快,在此,必须向你致谢。】
【于我一生中,所余无几光阴,得以与故人再相聚,此生了无遗憾。】
【也罢,念及数月快活时光,便爽快行事,取你麾下十万将士性命,将你父子二人,一并带走。你大郢至此,想必再无征战之力,唯坐等他国,焚你宗庙,夺你所爱,扬你尸灰,鞭你枯骨。】
【即此,郑重敬上。】
落款:刺客罗宣。
第158章回家路
黄河之水奔腾不绝,雷霆闪现,铺天盖地。
耿曙与姜恒被淋得浑身湿透,躲进了一家驿站。
姜恒的身体与心,此时都前所未有地疲惫,他甚至来不及询问耿曙,安阳城内发生的经过,包括项余如何将他送出来、雍军与郢军是否爆发了大战,他的人生里,只有一件事。
过往种种,伴随着汁琮的翻脸无情,就此彻底结束。他曾经的付出,俱成了泡影。
幸而耿曙依然在,他始终在,从未离开。
姜恒坐在榻前喘气,眼里带着无奈,耿曙始终背着黑剑,这一路上丝毫不敢放松警惕。
“这里还是不安全,”耿曙说,“得尽快离开,勉强睡一夜就上路。”
“我累了,哥,”姜恒出神地说,“好累啊。”
“歇息罢,”耿曙执着地说,“会好起来的,恒儿。没有什么比咱们当年离开浔东,去往洛阳更难了,是不是?”
姜恒的表情有点麻木,点了点头。耿曙站在窗边,看着外头铺天盖地的雨。
“咱们接下来得去哪儿?”姜恒当真一筹莫展。
“你想去哪儿?”耿曙回头问,“想去哪儿,咱们就一起去。”
姜恒什么也说不出来了,他躺在榻畔,片刻后陷入了梦乡。耿曙放下黑剑,于姜恒身畔和衣而卧,一手按在黑剑上,随时听着驿站外传来的响动,雨声、脚步声、战马嘶鸣、交谈声混在一起。姜恒不自觉地在睡梦里抱住了他,耿曙便腾出一手,搂紧了他的肩膀。
翌日,耿曙为姜恒买来食物,准备了干粮,天不亮便再次出发。
姜恒想问去什么地方,耿曙却道:“没有想好以前,就跟着哥哥走罢。”
姜恒点点头,耿曙翻身上马,带着姜恒,沿东边崤关下的道路折而向南,一路远去。
“他们还会来的,”耿曙说,“那伙血月的刺客,不杀了你,夺走黑剑,他们不会甘心。”
耿曙一路上尽量不与任何人说话,哪怕对方看上去只是寻常百姓。
姜恒问:“项余呢?你是怎么逃出来的?”
“就这样。”耿曙简单道,“项余既然是大将军,自然有他的手段与办法。”
耿曙略一迟疑,没有告诉姜恒真相,毕竟就连他自己,也不清楚那家伙最后如何安排。但从项余为他易容的那一刻开始,耿曙便清楚他是谁了,他怀疑他从未离开过姜恒身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