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女领主 第32节(2 / 2)
路易莎等马尔科不说话了,才微笑着说:“您说的事儿很有趣,我从没去过尼斯,对那里没什么了解……啊,我们是不是还有一件事没办?对您的奖赏,您可是帮大忙了,应该好好奖赏您才是!”
“不……”马尔科下意识说了‘不’,意识到自己否定了一位未来的女伯爵,他又赶紧弥补解释道:“我是说,我是说我已经拿到奖赏了,是工坊给的……马克西姆先生是个很好的工坊主管,应给的奖赏给的很及时。”
“对啊,那是工坊应该给的。对您这样技艺精湛,又解决了工坊大难题的匠师,工坊不给奖赏才是错的。那样吝啬的工坊也没什么前途,谁会乐于给那样的工坊做贡献?反正做好做坏都一个样。”路易莎理所当然地说。
这是很简单的管理智慧,在此时也不能说是秘密。只不过,因为贵族对平民的鄙夷,还有刻板印象里对女人头脑的轻视。由路易莎这个女性贵族,而不是由一个老到的商人说出来,就显得有点儿违和了。
路易莎还继续说道:“您解决了我一个大难题,而不只是工坊的难题,所以我得给您奖赏。别推辞,凡是为我办事的人,如果做得好,都是有奖赏的……您可不能让我在下属面前失信。”
当然,做的不好也有惩罚就不必提了,马尔科毕竟不是围绕在路易莎身边的那些人。非要说的话,他属于技术人才。对于技术人才,除非是主观恶意,不然路易莎是不可能人家做不成事,就要惩罚的。
思索了一小会儿,路易莎点点头:“我要怎么奖赏您?如果是财物,工坊已经给您了。而照马克西姆先生的说法,您并不是一个对钱财有太多欲望的人。嗯,听说您的妻子已经去世,需要我给您介绍一位能干的女士做妻子吗?”
“不,这还不够。”路易莎自己先否定了,介绍结婚对象这种事,在路易莎上辈子那会儿不一定讨喜。但在此时,给一个男性介绍合适的结婚对象,绝对是好事。尤其是一个妻子去世,又有孩子的男人,没有妻子的话,他们大多会把日子过得一团乱!
“您的长子,似乎无意继承你的事业?”路易莎的确重视马尔科,这些也特意从马克西姆那里了解了一番。其实马尔科的长子已经14岁了,真要有心‘子承父业’,早就该跟在马尔科身边做学徒了。
“那孩子……”马尔科嘟囔着道:“我不知道那孩子在想什么,他似乎是想做个染匠。哦,他外祖父就是个染匠,我们在尼斯时,就住在一个织染从业者社区,那或许极大影响到了他。”
“这没什么。”路易莎温和地说:“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兴趣和天赋,我是说,如果您愿意的话,我可以资助培养您的长子。布鲁多境内,普罗万就是有名的织染业中心,我可以安排他去那儿学习,给最好的染匠大师做学徒。学艺期间,一切费用由我来出。”
第49章 穿越中世纪049
制作银镜所需原材料, 除了玻璃板,其他都分散在巴尔扎克伯爵名下的几个小庄园、小城堡里进行生产。
首先是硝酸和盐酸,硝酸是制造硝酸银时需要的, 盐酸则是在水解淀粉,得到葡萄糖溶液时所需。
硝酸和盐酸在此时已经有了制法,实验室制取效率虽低,但考虑到是用来制作银镜这种奢侈品, 倒也没问题——不过,硝酸其实并不需要制镜工坊亲自去做, 因为有现成的可买。
一般是金匠, 他们得用硝酸来提纯黄金。具体来说,就是一些金银混合金属,硝酸可以溶解白银,留下黄金。说起来,这些‘强酸’,在此时最大用途大都和金子有关。硫酸也是, 基本被用来以渗碳法提纯金子了。
总之,有这样的用途在,虽然小众,但硝酸确实是有地方可以弄到的。至于说这会不会暴露银镜反应配方,其实不会。真要纠结的话,购买制作硝酸的原材料,不是一样会暴露?
采购的东西那么多,硝酸也自有用处, 以此时的情报收集能力真的很难走这条路探清底细。相比之下,人家直接买通制镜工坊的工匠,这还比较可能……所以才要分散原料来源, 这样生产原料的人,都不一定知道自己制作的东西和玻璃镜有关。
另外,制镜匠人拿到来源不同的原材料,很多用了也不知道用的是什么。
盐酸则比硝酸麻烦,此时其实是没有盐酸提取法的,等于是路易莎重新搞了一个盐酸提取法。还好路易莎至少知道盐酸的化学方程式,知道大概哪些原材料有希望搞出来。再结合海莲娜具备的,这个时代的炼金术师的基本功,到底弄出来了。
其实盐酸制取法和此时制取硫酸的工序很像,就是原料用的不同……还是海莲娜,一开始就根据经验,选择了类似其他强酸的制取法去尝试,这才没花多长时间就搞定了这个。
说起来,也不是一定要用盐酸水解淀粉制取葡萄糖,只是之前路易莎用其他酸去做,即使做到了,效果也不好。最后只能硬着头皮去搞盐酸——其实就是路易莎记忆中的常见‘酸’,试的差不多了,只剩下盐酸还没试,然后就偏偏是盐酸最好。
稀硝酸和银粉以一定比例混合,加热条件下,银粉完全溶解银。这样就能得到硝酸银溶液,并逸出一氧化氮气体。之后如果继续加热,还能浓缩成硝酸银过饱和溶液,最后自然冷却,就会有硝酸银晶体析出。
如果路易莎是在制镜工坊制取硝酸银,其实没必要析出硝酸银晶体,只要溶液达到浓度后即可停止加热……反正最后银镜反应时要用的还是溶液。
当然,现在原料产在别处,距离还不近(以此时的标准),那还是析出硝酸银晶体吧。方便运输只是一方面,还得考虑运输过程中蒸发损耗等,导致浓度和之前制取的不符……这些东西不弄得准确一些,最后是要吃亏的。
有了硝酸银,要制取银氨溶液,就只需要氨水了。这也不需要路易莎他们自己制作,此时制氨已然产业化,至少比制取硝酸要常见的多——人们从陈尿中获得浓氨,主要用作比尿更高效的清洁剂,清除衣服上的油污(虽然以路易莎的角度来说,宁愿忍受油污,也接受不来氨的味道)。
另外,氨在制取明矾、制作颜料上也有应用,但那就属于此时氨应用的边角料了。
再然后无非是氢氧化钠溶液和葡萄糖溶液,前者有生石灰很简单,现用现制也没问题,后者就要复杂很多。
是在一座小庄园里,用庄园种植的豌豆,通过‘洗’豌豆粉,而后沉淀的方式,得到的豌豆淀粉。这之后,才能用别处送来的盐酸,水解淀粉得到葡萄糖溶液。
水解之后还得加入一些纯碱(碳酸钠)——水解只是淀粉加水,分解为葡萄糖而已,盐酸作为催化剂是不参与反应的。所以水解完成,还得加碱中和。
碳酸钠是个中和盐酸的好选择,它不那么强,不会导致葡萄糖变性。另外,这在此时也很易得,天然纯碱并不稀有。
同样也是为了运输方便,以免运输过程中溶液有变,这些葡萄糖溶液还得结晶。结晶的话,得在葡萄糖溶液中加入足够纯净的盐,因为氯化钠和糖能够‘共晶’(其实就是以盐为葡萄糖结晶时的晶核,加入盐的话会比较快结晶)。
析出的共晶体加少量水混合,重新在低温环境下结晶(理论上二十几度都可以,但为了结晶顺利,是放在冰桶中结晶的)。这样就只有葡萄糖会结晶,盐则留了下来。
后来路易莎思考水解淀粉,为什么盐酸效果比其他几种酸都好,就觉得可能是盐酸中和反应产物,都在后续处理中解决了:反应产物就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而已,二氧化碳自动逸出了,水也不用说,蒸发掉就是,氯化钠则可以和后来加入的盐一起为共晶发挥作用。
非要用相对复杂的共晶法提纯葡萄糖,一开始只是路易莎什么办法都尝试了一遍,后来则实在少数成功的办法里,这样得到的葡萄糖最纯净……
这样,总算有几率制得比较纯净的‘葡萄糖’了……说真的,后世最易得的葡萄糖,却是整个流程中最复杂,失败率最高的部分,成本都拉高了好多。
总之,不管怎么说,即使每一部分都有可能失败,只要不计成本,总会有合格的产出的——事实就是这样,在路易莎事先安排下,各处搭建起来的‘生产小组’,在玻璃工坊攻破气泡难题时,已经积攒了一批银镜反应原料了。
于是,藏在特鲁瓦郊外,一所秘密庄园宅邸里的制镜工坊中,路易莎旁观了第一次正式的制镜——之前她拿给巴尔扎克伯爵看的银镜,其实算是实验室产出。就是她和海莲娜,在特鲁瓦城堡开辟出来的实验室里做的,而不是在制镜工坊。
当然,在制镜工坊制作,其实也不会有什么不同。
硝酸银合水成为硝酸银溶液,混合稀释氨水后就得到了现配的银氨溶液(银氨溶液也只能现配)。再然后,氢氧化钠溶液按比例只要加一点点就够了——葡萄糖溶液不着急加,因为一旦加入反应就要开始了。
“去做吧。”路易莎见工匠已经将三种溶液混合,玻璃板也放好了,就在大家的期待下,下了命令。
玻璃板放置的位置是经过特别设置的,这是一个类似相框的结构,由玻璃浇筑而成。至于玻璃板,放在其中就相当于相框背板——做银镜反应时,银氨溶液、葡萄糖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而成的溶液,就要倒在这上面。
在路易莎下达开始的命令后,工匠先将融化的蜂蜡涂在了‘相框’底部与玻璃板的压缝处。虽然玻璃板压在框架上,溶液不会沁出多少,但还是要注意一下的。
涂好蜂蜡后,一个主事的工匠才将葡萄糖溶液混合进入之前已经调好的‘三合一’溶液——装溶液的容器是吊挂在玻璃板上方的,工匠还根据之前试制的经验,振荡摇晃了容器一番,然后才倒至玻璃板上。
路易莎记得,上辈子教科书上的银镜反应,试管还要求放进热水中水浴加热。现在是不用的,这要感谢上辈子当时的化学老师,为了‘趣味性’,并不是带着路易莎他们这帮学生用试管做的,而是用的玻璃板。为的就是真做一面镜子带回去用,保准记忆深刻。
路易莎也确实因此记忆深刻就是了。
玻璃板当然不方便水浴加热,所以老师教他们,配比的氢氧化钠溶液要浓一些。这样不用水浴加热,常温就能很快完成银镜反应了。
事实也是这样,大约是2、3分钟之后,一直蹲着盯紧玻璃板底部外侧的学徒,兴奋地站起身:“镜子!镜子完成了……镀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