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女领主 第115节(2 / 2)
烘茧法相比蒸茧法更不需要在意天气,蒸茧法要求蒸过之后必须干燥处理,而这是很考验天时的,而烘茧法就不用干燥了(‘烘茧’本身就是一种干燥)。
直到养蚕缫丝进入到工业时代,烘茧法才被取代,但在一些家庭式的生产中依旧非常常见——而且烘茧法也不是被取代了,因为工业时代这一道工序的本质还是烘茧,只不过烘茧由烘茧灶变成了更好用、更有效率的机器而已。
有了烘茧法,就可以让人可着劲儿养蚕了!到时候不用担心处理不及。而且鲜蚕茧经由烘茧灶变成可储存的状态并不需要多少人手,成本也不高。
这样一来,就可以春夏两季养大量的蚕,蚕的多少只看桑叶等‘饲料’能提供多少。到时候,烘茧处理完毕的蚕茧可以在比较富裕的时间里慢慢缫丝,然后纺成纱线,供丝织工坊一年到头使用……这说起来是能极大提高生产的!
至于说此时的近东地区,还有罗兰西有没有烘茧法,或者类似的技术,那肯定是没有的。
从东方学到养蚕缫丝方面的技术,应该是唐代以前的时候,那时候可没有烘茧法。甚至因为是偷学的,应该学得不全面,那时流行的盐腌法都不知道呢!至于本土发明类似技术,说实话,除非是偶然的灵光一闪,不然以近东和罗兰西的丝织业规模、普及程度,是很难从劳动人民中自然诞生那样的技术——就路易莎看到的,‘灵光一闪’到现在为止都没有出现。
路易莎相信,到时候手握‘烘茧法’这个黑科技,阿乌尼奥丝织业可以迅速壮大,纺织成本也可以做到比罗兰西的同行更低……这样一来,竞争力就上来了。
而且‘烘茧法’这个事对路易莎也是一个提醒,路易莎想起了自己做的蚕丝被。又想了想说:“现在我不会将这门技术教给你们,要看你们接下来做的怎么样,是不是值得扶持的。如果不行,还可以在别的合适的城市建立丝织业中心……接下来这段时间,你们还是尽可能多种植桑树吧。不然我担心养蚕业开始之后,很长时间都会有桑树不足的困扰。”
“不过,这门技术不能教你们,有一个不错的路子却可以介绍给你们,能够让之后养蚕业多一个下游产业……吉娜,去拿一床丝绵被来好吗?不要带被套的,只要里面的绵胎。”路易莎扭头吩咐吉娜去取来丝绵被,觉得有个实物给夏彭捷看,会比较直观、有说服力。
吉娜抱来了一床没有套着被套的丝绵被,外表倒是看不到蚕丝丝绵,而是本白色的亚麻布包着丝绵,绗缝出菱形格。路易莎干脆用剪刀剪开了亚麻布边缘,让夏彭捷可以看到里面蓬松柔软的绵胎。
“很轻、很软,保暖性也一流,是比毯子或者裘皮褥子更好的寝具。”路易莎以一种肯定的口吻说道。这可不是她一个人的体验感觉,而是身边用过丝绵被的人都这么说,所以她是真有底气!
夏彭捷小心地摸了摸被亚麻布包在里面的绵胎,又掂量了一下一床被褥的重量,承认路易莎说的‘很轻’是一点儿不掺假。另外,他也是经常和‘丝’打交道的了,所以看到摸到后,就知道绵胎居然是用丝绵做的,这就有些明白路易莎的意思了。
他心里忍不住估计,一床被褥多重,要用多少个蚕茧才能做得,这样的丝绵被要卖多少钱才能挣到钱……怎么想都有些不划算,因为蚕丝用来防止成丝布都嫌不够,要制作丝绵被的话,除非是能更挣钱,不然根本没动力这样做。
而以他经商多年的经验,并不觉得丝绵被正常情况下能卖到那么高的价格。
路易莎看他的神情就猜到了他在想什么,让人收起丝绵被,慢悠悠地说:“制作丝绵被并不是用的生丝,而是直接用蚕茧,一般来说都是品质不好的蚕茧,或者废茧、脏污茧。那些蚕茧占总蚕茧的比例可不低,丝国听说能比例低些,可近东地区能有1/3的蚕茧属于这类,罗兰西应该也差不多。”
“丝国有办法利用那些蚕茧中的大部分,用来织一些品质相对低的丝绸。据说近东地区和罗兰西就不会这门技术了,那些蚕茧要么打碎了塞进布套里做被褥,虽然是一样原料,但和丝绵被可不是一类东西。要么会被卖给造纸厂,制作一些特殊的纸张。”
“我虽然不会丝国人的技术,能够将那些蚕茧利用起来缫丝织布,但可以教你们制作丝绵被——这门生意你们甚至可以先做起来,从近东地区和罗兰西收购他们无法用来织布的蚕茧,我想价格会很低。”
“弄回阿乌尼奥后就制作成高档的被褥,将其放到市场上销售……这不需要我来教您了吧?”路易莎见夏彭捷听得认真,微微一笑问道。
夏彭捷又不是傻瓜,路易莎都把康庄大道摆出来了还不知道走?立刻回答道:“是,殿下!小人完全明白了!”
回答之后得夏彭捷也是有些兴奋,他多少也知道一些缫丝过程中蚕茧废料的存在。过去没当回事,生产过程中有一些边角料太正常了,想的是今后养蚕缫丝发展起来了,近东地区和罗兰西的同行怎么处理那些废料,照样做就是了。
却没有想到,还有丝绵被这种东西,不需要学习丝国的高深技术,也可以比较好地利用丝绵——或许还是不如织成低端丝绸来的利用率高,但这样的简单做法却是更适合阿乌尼奥这样丝织业初步发展,还没有那个能力去够新技术的生产地的。
是的,‘简单做法’,他刚刚也算仔细看过绵胎样子了,就算一时想不到蚕茧怎么变成那样轻盈蓬松的丝绵的,但看也知道应该没有经过特别精细的处置——这让他想到了毛纺织产业中,为了使羊毛蓬松,更好做成绵条,有时会用弓弦一类的工具去弹松羊毛。
是不是精细的加工,凭直觉是能知道的。
之后路易莎为他说明了丝绵被的制作方法,也证明他的直觉没错:制作蚕丝被,就是煮过的蚕茧清洗干净、割破蚕茧,从中拿掉没有破茧机会的蚕蛾,再将很多蚕茧用楦子套一起撑大,撑成西瓜大小的绵兜子,最后就是拉抻这些绵兜子了。
直到剪开成平面的一个绵兜被拉伸成一片透明的薄絮,扣在一个平台上,再用一层层薄絮叠起来,叠到一床被褥需要的厚度和重量就行了——加工方式怎么都谈不上精细,做多就是刚上手时会拉抻得不均匀,甚至拉破。不过做的次数多了,很容易就熟能生巧了。
第156章 穿越中世纪156
路易莎和纪尧姆不可能在阿乌尼奥长期驻跸, 也就是十来天吧,他们就离开了阿乌尼奥,去往了巡视领地的下一站。
他们走了, 阿乌尼奥的丝织业从业者就要加快发展丝织业的速度了。毕竟能得到的扶持都得到了,而从路易莎给他们的感觉来说,路易莎似乎是希望他们的速度能快一些。
这也算是路易莎作为现代人的习惯了,非常讲究效率, 一件事总是希望最快看到成果。至于古典社会下,那种缓慢的发展方式——说实在的, 她已经算是受环境影响, 有一些‘妥协’了,不然还会要求更快!
也就是在路易莎、纪尧姆他们的队伍走了没有半个月吧,几个风尘仆仆、行商模样的人回到了阿乌尼奥。比较特殊的是,他们其中领头的并不是常见的男性,而是一个年约三四十,生的颇为高大结实的女性。
他们就是阿乌尼奥派去罗兰西和近东, 偷取养蚕缫丝技术的‘商业间谍’。不过他们并不是专业的商业间谍,这倒不是夏彭捷他们在阿乌尼奥就找不到几个专业的商业间谍了,这上头他们其实是有自己的考量的。
说到底,养蚕缫丝很少有大工坊,尤其是养蚕部分,作为一个季节性的工作,更适合、也更常见的做法还是家庭经营。尤其是乡间家庭,他们便于获得养蚕必须的桑叶, 也更方便在从事农业的空闲时间,兼职做这个补贴家用。
在罗兰西已经有好几个丝织业重镇的情况下,当地养蚕业发展的很快, 家庭养蚕缫丝遍地开花,根本无法做到‘保密’。
所以,要弄到养蚕缫丝的各种技术,难度并不在越过重重阻碍去‘偷’。而在于看到人家做,能记住多少,能观察到哪些工序是重点难点,理解一些看起来不起眼的小操作,到底是个人习惯,还是必不可少的关键……
因此派去的商业间谍,相比起做‘间谍’的素质、经验,更重要的应该是对养蚕缫丝本来就有一定了解。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理解、融会贯通自己看到的东西——譬如这些商业间谍中为首的这位女士,她的夫家姓勒布伦,即使丈夫已经死了,大家还是尊敬地称呼她‘勒布伦夫人’。
她原本只是阿乌尼奥众多普通的纺线女之一,后来算是有一些机遇吧,再加上她聪明好学,嫁给身为织绸工的丈夫后,也学会了织丝绸,甚至成为了一位女师父——她的纺织技术高超,织出来的丝绸又快又好,迅速超过了她早逝的丈夫。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丝织业是新兴行业,即使挣钱,规模上也只能说是纺织业的‘边角料’,女性成为‘师父’并没有引起男性纺织工的‘警惕’……总之,结果就是,阿乌尼奥的丝绸纺织业是允许女性加入,甚至占据优势地位的。
而且好像不只是阿乌尼奥这样,罗兰西的丝绸纺织也是这个业态……很难说,阿乌尼奥的女性丝织工人,在争取自己在这个行业的平等劳动权的时候,没有援引罗兰西那边的‘惯例’。毕竟这年头‘惯例’就和法律一样,说出来就很有分量,哪怕这是别的国家的‘惯例’呢。
勒布伦夫人就是这种业态下的受益者之一,即使是女性,那也是阿乌尼奥最好的织绸工,在行内受人尊敬。过去试着养蚕时,她也参与了,而且摸索过程中,她养的蚕算是情况好的了。这次要派人去东方和罗兰西‘偷’养蚕缫丝的技术,夏彭捷等人也一下想到了她。
“夫人,欢迎回来……真是辛苦你们了。”见到回归的勒布伦夫人等人,夏彭捷立刻迫不及待地进入正题:“那么,你们这次收获怎么样呢?我真希望能得到一个好消息——事实上,我们也有好消息要告诉你们,不久之前王太子夫妇驻跸在阿乌尼奥,承诺了会扶持阿乌尼奥丝织业。”
勒布伦夫人得知这个消息也很高兴:“那可太好了!早就应该如此了!这次我们在东方和罗兰西可算是见识到了……实际上,他们的丝织业能够兴旺发达,一开始也离不开一些扶持,只靠从业者自己是很难做大的。”
“至于说‘好消息’,这我可不能给您打包票。我们这一趟虽然见到了罗兰西人春秋两季是怎么养蚕缫丝的,东方的纺织工坊又是如何运作的。但看到和做到,这是两回事,这一点您应该最清楚了吧?”
勒布伦夫人之所以这样说,就是因为之前阿乌尼奥摸索着养蚕,就是参考了夏彭捷等丝织业商人的说法——他们的说法则来自于他们在罗兰西和东方采购生丝时看到的部分,以及对一些当地合作者说辞的转述。
当时还觉得,养蚕缫丝不是复杂的事,有这些信息就够了,最多自己再摸索一下。结果真的用偷取来的蚕种摸索养殖,才发现之前想的太简单了。
“是的,我非常清楚这一点,所以选择了您去做这件事。”夏彭捷知道对方说的是实话,在没有养蚕缫丝成功之前,对方这一趟商业间谍之行是成功是失败,都是说不准的。不过他还是根据勒布伦夫人的精神面貌,猜她应该挺有信心的。
有信心不代表就能成功,但不管怎么说,这都是个好的信号。而且根据夏彭捷对勒布伦夫人的了解,她可不是个没有把握就显露出来的人。眼下她口头上是不肯打包票,可态度已经能说明一些问题了。
这时候,勒布伦夫人也拿出了他们卷在丝绸里的蚕种,大家一起检查蚕种的情况——这次除了偷取技术,也有走私蚕种的任务。此前倒是也走私了不少,但摸索养蚕时损失了很多,而这种‘生产原材料’肯定是多少都不算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