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首富的亲姑姑[年代文] 第24节(1 / 2)

居然说他是屁!

有辱斯文。

逆女!

王伯晖赶紧打圆场,“明珠,先听你爸怎么说。”

“说吧,为什么抛弃我们姑侄俩。”陆明珠认为原身应该很想知道。

陆父叹口气:“你大哥这人脑袋是木了些,可到底有点做哥哥做爹的样子,他来信说想接你和平安去首都读书,有个老首长的儿子是少年英才,童子军出身,现在是个团长,和你相配,我觉得很可以。一来平安的年纪不小了,又不是锯嘴的葫芦,受了欺负难道不能说出来?和干部子女一起长大,攒点儿自己的人脉,利于往后的发展。二来有权的历来压过有钱的,咱们家做生意的那些年光送给当官的钱都能打造一座金山和一座银山。三来就是你,凭你的才貌,嫁经商的有什么意思?要嫁就嫁给当官的,那才风光。”

陆明珠不怒反笑:“你可真是个好爹好爷爷,把我们姑侄俩安排得妥妥当当,你怎么不问我们愿意不愿意?我不信你不知道现在人分三六九等是按什么划分的,你是大资本家,我和平安是大资本家的小崽子,你说我们会不会倒霉?”

陆父迟疑片刻,“应该……应该不会,我是大资本家,你又不是,等到你大哥身边,平安的成分就随父亲了。”

陆明珠反问:“你能确定有一天成分不是追根溯源、按照祖辈来定?”

陆父不能。

政策本来就不是一成不变的。

他为什么离开?

就是因为他看出一点苗头,像地主、资本家很容易成为被针对的对象。

没一二十年,铁定不能结束。

他老人家年上花甲,不打算掺和了。

“真追根究底的话,我哥都得倒霉,谁叫他也是剥削阶级出身。”陆明珠几乎可以预料到陆长生的未来官途不那么平坦。

陆父皱皱眉,“这么说,你哥改名换身份参军倒是对他自己的保护了。”

陆明珠咦了一声,“不叫陆长生?”

陆父点头,“当然。他投军时改了名儿,说是穷苦出身,打仗期间经常餐风宿露,脸早就变了样,过去二十多年,我见到他估计都认不出来。虽然他死要钱,但都说是老乡捐给他们的,没透露过他和咱们家的关系,不然两军对垒时,他的敌人肯定抓咱们全家。”

“幸好,幸好。”陆明珠手拍胸口。

陆父看她,不死心地问道:“你真不想当团长夫人?我打听过,那小子是真不错。现在是团长,只要不作妖,好好地奋斗十年二十年,你将来当个司令夫人是完全没问题。”

陆明珠翻白眼:“你那么聪明,你该知道国内干部的生活作风吧?”

“什么?”陆父还真不知道。

“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起居简朴,饮食清淡,处处不能脱离人民群众!”陆明珠侃侃而谈,接着对陆父说:“我这么娇滴滴的人间富贵花,从小锦衣玉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让我忍受几十年甚至一辈子的清苦生活,你确定你不是在害我吗?”

她做不到,真的做不到。

在最美的年纪里不能穿锦衣华服,不能戴珠宝玉翠,不能吃山珍海味,不能唱歌跳舞、描眉画眼,比杀了她还让她难过。

不止三十年,真的是一辈子。

人民公仆得注意影响。

第025章

陆父心里觉得十分惋惜,可他不能强求。

毕竟,陆明珠人在香江,已经没有回去的必要了。

出国再回去,难免给人留下心性不坚定的印象,容易被翻后账,还不如她向国内捐一大笔钱落个爱国华侨的美名儿,以后再回国就是座上宾。

这点很像他,聪明!

王兴财为保平安,早年携家带口地离开上海,建国后在动员下回国搞建设,偏留家人在香江,有的人会说他一片拳拳爱国之心,有的人却说他是墙头草。

且看着吧,他要是不出国,必定倒霉。

少则三五年,多则十年八年。

“明珠,既然你不愿意,那这件事就算了,你留在香江好好读大学,别学王仲昭的那个丫头急着谈婚论嫁,生怕自己嫁不出去似的。”陆父道。

陆明珠向他伸手,“没问题,但留在香江处处需要花钱,你得给点支援。”

大哥活着的消息一点都不影响她要钱。

她理直气壮的态度把陆父气得直接来一巴掌,打在她手背上。

陆明珠手背上的皮肤极白极嫩,豆腐一般,被打的地方瞬间红一片,她立刻捧着手直叫痛,硬生生把一分痛给叫成十分痛。

平安心疼,忍不住怒视陆父,“爷爷您别打我姑姑。”

“我倒是不想出手,可你看她,跟你爸一模一样,只会死要钱。”很大一部分产业因为带不走而被陆父捐给国家,手里目前的财物有限,他还要重新做生意,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任由子女挥金如土,尤其是陆明珠这个最会花钱的主儿。

算命先生说她克自己,是真克,每回见面都得自己破财她得利。

陆明珠撇撇嘴:“和大哥相比,我差远了,我没多要,更没要你半副身家。”

自从知道原身母亲的遗产均被陆长生用在大业上,她就失去向陆父要钱的理由,但没理由也能要,要到一点是一点嘛!

试试而已。

王伯晖打圆场:“陆叔,不能怪明珠问你要钱,她确实没钱了。”

投资公司花掉100万,买山顶大屋花掉25万,买楼花20万,任她再有钱也扛不住这么大手大脚地花,还没算进房屋过户的税费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