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1 / 2)
这东西贵在寓意,是一份美好的祝愿。
“阿姊,听闻你去了公主宴席,席上可有什么好吃的?”姜瑞辰听父母提起过此事,便童言无忌问出口,罗氏想阻拦也来不及了。
姜樾之揉揉他的头:“有啊,
席中有道八宝牛乳酥特别好吃,阿姊一吃就知道定是辰儿的口味。连忙向公主府里的厨子要了这方子,等会你好好给祖母请安,午膳时候就能吃到了。”
“阿姊最好了。”姜瑞辰一听此话,手里的糕点都不香了。
这段时间,其余几位娘子郎君也纷纷到齐。二房两姐妹今日穿得同色的襦裙,头上别着几朵绒花,十分简单的打扮,亦带着朝气。
还有长房家的两位郎君,大郎君姜九昭已经及冠,生的眉清目秀气宇轩昂,一派温润儒雅的模样。
不过旁人或许会被这个玉面郎君所迷惑,姜樾之可知晓她这位兄长,可不是个简单人物。
相比较他身边那位还要高他半个头的二郎君姜维舟,便单纯得有些过了头的蠢。
“见过母亲,几位婶婶。”
“哟,这么一说,我当真是许久未见到大郎了,最近都在做什么呢?”庄氏上下打量着姜九昭。
姜九昭道:“太子殿下刚刚回京,正是结交世家的时候,侄儿陪伴殿下转了转盛京几处好地方,顺便介绍些盛京有名望的子弟。”
何氏点头:“这样也好,多多接近太子,日后做任何事都有利些。”
庄氏此时知道收敛锋芒,半真半假又带些嫉妒的语气道:“还得是大嫂您命好,儿子女儿都是有出息的。知道自己去巴结去博前途。哪像我家这两个,都是不争气的。”
姜献月丢人地低下头去,偏偏姜明希有些不服气:“阿娘,你说什么呢!”
庄氏烦闷地推了一把:“你少说两句吧。”
姜明希讪讪闭上嘴,继续听长辈们说话。
何氏道:“太子回京也有些时日了,也没见他主动来找樾儿。除了洗尘宴和公主的露琼宴,再没与殿下见过了?”
此话指向谁,众人心中有数,便是罗氏也悄悄抬眼看了看姜樾之的神色。
姜樾之将目光从姜瑞辰身上移开,声音带些委屈:“女儿时常去皇宫走动,确实没遇上殿下。”
何氏眼中流露出责备,但随着拐杖驻地的声音传来,她的话倒是没说出口。
“樾儿做得对,进宫陪伴皇后是最稳妥的理由,见到太子便罢,见不到人难不成还要她去东宫堵人不成?”
众人纷纷起身行礼。
庄氏撺掇道:“还是母亲深明大义,依我看,身为女郎还是要庄重矜持些。若整日追着人家跑,未免过于掉价,传出去对樾儿的名声也不好。”
何氏心底讥讽,论阿谀奉承,谁能比得上你。
“还有你,老二那点官职上不去便趁早断了那个心思,国公府的钱也不是让你如此挥霍的,传出去靖国公府二老爷花钱买官,名声便好听了么?”
庄氏撇撇嘴,不服气顶了句:“母亲你的话也太难听了些,不过是与上官之间人情往来,怎么在您嘴里就变了味呢。”
“好了,收起你那点歪心思。”
庄氏不再吭声。
章老太君环视屋中人,她生的三个儿子,文不成武不就,依靠死去的丈夫留下的功勋过活。外面的人看着姜家光鲜,其实并不好过。
姜家毕竟是马背上打天下,这一代却已经没有能领兵的人。在虚与委蛇的官场,论心眼子如何斗得过别家。
陛下不就是看在这一点上,才会选姜家的女儿为后的么?
好在——她看了看与姜瑞辰坐在一处的姜樾之,及一言不发沉思什么似的姜九昭。这一代的希望,只能落在此二人身上了。
姜献月看着祖母面上欣慰的神情,眼神越发阴暗。
“今儿天光大好,你们也别跟着在我这浪费了,都回去吧。”
众人起身告退,陆续离开了寿安堂。
在院前,姜瑞辰依依不舍向姜樾之道别:“阿姊,日后我若是上了学堂,便不能常常来看你了。”
“那等你下了学,阿姊再来看你。”
罗氏哭笑不得:“他啊,分明是不想去学堂说的托词罢了。”
姜樾之目送二人离开,罗氏乃是从五品弘文学士之女,嫁入姜家乃是高嫁,全因她是来为三叔做续弦的。
姜临的原配夫人,可是定国公嫡女,当年的天之骄女……就比如,如今的姜樾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