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2 / 2)
姜樾之眼中泛起波澜,何氏不喜欢她这个女儿全府上下都心知肚明,不过不会拿到明面上说。
而皇后口中安抚也是让她不要放在心上,而不是说替她做主。姜樾之何等聪明之人,怎会听不出皇后其实根本不想管家中那些事。
“母亲对樾之很好,无微不至的关心我,有时候甚至两位兄弟也不敌我在母亲心中的地位。”她也尽管说些反话,全看皇后会不会面从腹诽了。
姜皇后也只轻轻哼了一声,其中意味只有她能知晓了。
姜樾之将其十根手指都用纱布细细包好,又挖了香膏为她细细涂抹,那般专注认真的模样,谁瞧了不说一声好。
姜皇后看着自己的手,喟叹着:“本宫就说这事还得等你来,你比凤仪宫所有宫女做得都好。”
姜樾之一笑置之,装作听不懂她话中的明褒暗贬。
快到了午膳时分,姜樾之也有些心急,她今日等的人还没来,便不算完成好友的所托。
姜皇后面上不显,心中却已有了不满。往日里姜樾之何其懂礼数,这个时辰应该起身告退离宫去才对,怎么半晌没有动静。
“近日从云山传来一种香料,初闻时有高山清冽的泉水味道,需时闻到花苞初绽的芬芳,最后一缕果香甘甜沁人心脾。一种香能得三种不同滋味,二叔初闻便知娘娘定会喜欢。特叫人去云山采购,定要来献给娘娘品鉴。”
姜皇后面色如常,随意应和道:“让二兄费心了。”
姜樾之见她用染了蔻丹的手指轻轻按了下太阳穴,心知此刻是非走不可了。
“都怪樾之,与娘娘说着话都忘了时辰。”
原本她多待一会也无伤大雅,可今日是陛下来凤仪宫用午膳的日子。姜皇后打心底里不想她多与陛下见面。
“时候也不早了,留下一起用午膳吧。”姜皇后口中说着留膳的话,面上神情却没有半点留人的意味。
姜樾之起身行礼:“今日入宫前,祖母吩咐过要回去用午膳的,樾之不打扰娘娘,先行告退,也好快些让她老人家听到娘娘一切安好的消息。”
姜皇后才满意地点头:“既然如此,那本宫便不留你了。”
“樾之告退。”
姜樾之心叹方才与皇后说了许多话,就是为了等到陛下驾临,没想到还是功亏一篑。
只是还未走出凤仪宫,姜樾之便耳尖地听见有太监尖细的嗓音从宫外传来。
她悄然地放缓脚步,对赵嬷嬷道:“娘娘寿辰将至,也不知送些什么才能让娘娘心中熨帖。”
赵嬷嬷闻言也停下脚步,笑吟吟道:“皇后娘娘心善,只要是娘子这些小辈送的,都合心意。”
“陛下驾到。”
赵嬷嬷话音刚落,外头公公通传的声音便传入耳中,她一时怔愣,陛下今日怎么提早就来了?
还是多亏姜樾之在身侧拉了一把,她才回神做好迎接圣驾的准备。
明黄色身影出现在殿前,专属于大昌帝王的仪仗威严得让人不敢直视。
院中所有人纷纷下跪,姜樾之也不例外。
直到一双蜀锦金龙游云朝靴停在她眼前:“靖国公的女儿?”
“小女姜樾之参见陛下,恭请陛下圣安。”她脖颈纤长,低眉顺目,如云墨般的发髻中,那只玉兔显得灵动可爱。
“今日进宫来给皇后请安?”
“回陛下,家中祖母挂念皇后,又因身子不便,特让臣女前来问安。”
孝渊帝单手背在身后,点了点头:“老太君年迈,思念女儿理所当然,皇后寿辰将至,朕特许回家省亲,以慰母女相思之情。”
姜樾之不敢冒犯天颜,跪着道:“陛下圣明。”
“起来吧。”
孝渊帝开口,身后的赵嬷嬷连忙将她扶起:“多谢陛下。”
姜樾之站在他面前,身量已到他的下巴处。孝渊帝年过四十,已没有少年的意气风发,但威严肃穆,饱含人到中年的沉稳。
“你也已经长得这般高了,还记得你站在小五身边时,瘦瘦小小一个,朕那时候真害怕靖国公独女就这样折在皇宫里。”九五之尊语气温柔,就像家中长辈一般闲话家常。
姜樾之不敢直视天颜,尊敬道:“在皇宫受陛下照拂,风水自然养人。母亲也曾说我出生时便比旁的孩子瘦弱些,每日让三位奶娘轮流照看。直到来到皇宫,身子骨才渐渐好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