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1 / 2)
“今儿皇后娘娘寿辰,你们入了皇宫该有的礼仪规矩,我就不赘述。切记,出了门便是靖国公府的门面,谨言慎行,循规蹈矩。”
“是。”
何氏也是盛装出席跟在靖国公后头,眼神扫过几位娘子郎君,满意地点点头:“你们也不是第一回入宫,一会儿郎们跟着老爷。女郎们随我同祖母去给皇后娘娘请安,今儿娘娘的大喜日子,嘴儿都甜些。”
姜明希热热闹闹地挽着两位姐姐:“大伯母放心,我几日前就练好了吉祥话,保准娘娘开心。”
何氏笑看她一眼:“好好好,你年纪小,说什么姑母都会喜欢的。”
她将目光放在姜樾之身上,一眼就注意到她腰间那块玉佩,笑容有些僵硬:“樾之打扮的也太素净了。”
庄氏见状快速地打量了自家两个女儿,她这嫂嫂说话拐弯抹角。这种大日子可别是这俩丫头打扮太盛压过了樾之去。
可左看右看,心中还是不得劲,怎么姜樾之打扮得越素净,越让人无法将目光从她身上移开。真真是人比人,气死人。
姜樾之低头看了一眼自己的装束,觉得并无不妥:“我这身打扮有何问题么?”
何氏瘪瘪嘴:“记得我房中有一块如意金镶玉的玉佩,你戴上正合适,我这就叫人去取。”
靖国公目光一转,开始打量起这个女儿来。自她出生起,从不叫自己废什么心,沉静温婉,对自己也是疏离客气,因此父女二人并无什么感情。
不过她能保证姜家的荣耀,对他而言,这就足够了。
姜樾之摸了摸腰间的玉佩,抿了抿唇,悄悄摘下。
不多时何氏的玉佩送来,明眼人都能看出,姜樾之这一身走的是淡雅风。被腰间那块又是金又是玉的画蛇添足,显得有些累赘负重。
不过姜樾之不愿多说,老老实实戴着。
何氏握着她的手,言辞恳切:“做母亲的,哪有不为孩子着想的。”说着,悄无声息地将她手中那块梨花玉佩拿走了。
姜樾之伸手想去夺回,半路又止住,随即认命般放下:“是,母亲说得对。”
何氏厌恶地看了眼那玉佩,随手递给一旁的下人,继续亲热地扮演母女情深。
罗氏见此画面感慨颇深:“樾之与嫂嫂关系真好,看得我眼热得很。只可惜我家辰儿是个泼皮,一点也没有女儿贴心。”
何氏玩笑道:“你与老三年纪尚轻,趁现在还能再要一个,咱们国公府也好久没有热闹热闹了。”
闻言,罗氏脸颊一红,眼神不经意与姜临对上,二人又迅速分离。
“嫂嫂惯会取笑人的。”
瞧他们夫妻二人这害羞劲儿,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新婚夫妻呢。
庄氏笑呵呵道:“依我看成,到时候咱们小辰儿多个弟弟或者妹妹,多热闹啊。”
姜临清了清嗓子,正色道:“两位嫂嫂在孩子们面前说什么呢。”
姜鹤也出来打圆场:“就是,你们啊也不知害臊,老三呀……自有打算。”
此话语中的揶揄不言而喻,只叫那二人脸是更红了。
一屋子欢声笑语,姜樾之充耳不闻,眼看着何氏身边的春兰将她的玉佩收走,她却无可奈何。
春兰收好东西,正巧经过姜临,姜临的目光停留在她手上片刻。春兰身形一顿,羞赧地低下头脚步加快地离开。
很显然是误会了三爷的意思。
“不过嫂嫂,前几日卢尚书家的夫人向我来打听昭儿的婚事,怕是有意同我们结亲家呢。”庄氏岔开了话题。
何氏脸色一变,姜九昭也抬头朝她看过来。
靖国公沉声道:“你如何回应人家的,昭儿已有婚约在身,怕是要辜负卢尚书美意了。”
庄氏:“我如何不知道昭儿已有婚约,不过卢家是一门不错的婚事。那卢小娘子知书达理,钟灵毓秀我瞧着与咱们昭儿十分般配。”
何氏偷偷去看自家夫君的脸色,说起来姜九昭的婚事她原本就是大大的不满意。
她的儿子,人中龙凤,该是全盛京最好的女郎去相配,偏偏老国公爷选了一门武户家的女儿。
原以为这几年,那家人应该也有说长进,再不济也能混个校尉当当。谁料两家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那家还只是个从七品的武骑尉。
若能退了这门婚事,与卢府结亲家,对姜九昭的仕途而言更有利处。
谁听了都会心动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