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1 / 2)

她的声音清朗,传至大殿之上,传过每个人的耳边,都有种莫名的信服力。

当然,姜家兄妹二人除外。

楚太傅不出声,还在飞快思忱着,如今只差最后一个证据,让他再也无法辩驳的证据。

靖国公果然依他所想,承认了贪污的罪名,却抵死不认伪造书信。

姜樾之缓缓起身,走到他面前:“大伯,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望着那双古井无波的眼神,靖国公感觉一阵心惊。这殿上所有人,都是被眼前之人召集起来,将一个个证据串联,让他们姜家再无翻身之地。

“你!”

姜樾之从袖中拿出一个荷包,当众举起:“此乃姜家二房,亲呈给本宫之物,此乃梁王印章。既然是拓印的书信,这印章却不能伪造,他便派人偷取了梁王印章。”

靖国公瘫软在地,最后关头竟然是二房出卖了他。

“他竟然没有处理掉,竟然留存至今,是想拿捏他兄长的把柄。姜鹤,你真是好啊。”板上钉钉的证据,将他定死。同胞兄弟作证,再无辩驳之地。

皇后忽然起身,朝姜樾之扑去:“你以为你能得到什么好,姜家富足才能将你养成如今模样。那些查出问题的铺子,难道就没有你的名下的么!”

太子拦住她:“父皇眼下,怎容你如此言行无状!”

姜樾之轻轻推开祁晔,一双眼睛紧紧盯着她:“那又如何,我只要你,死。”

太子狠狠将皇后推倒。

皇后指着他怒吼:“你以为我们为何要陷害梁王,那不是因为要替你铺路。你如今稳坐太子之位,难道不是姜家的功劳。”

“一码归一码,孤感激姜家栽培,若今日姜家获罪,孤愿意舍下太子之位,以告慰皇兄之冤魂。”

孝渊帝被全公公搀扶起身走下来,至皇后面前,冷肃开口:“云安,真是你害的?”

“哈哈哈。”皇后疯魔一般笑着,“陛下心中只有那个贱人,她爱小倌,又想与姜临生儿育女。唯独没有陛下您,您却满心满眼都是她。甚至不惜君夺臣妻,你让我如何咽得下这口气?”

“臣妾日日命人在她耳边说起,姜樾之是个贱种,靖国公府容不下她们母女二人。还有那个小倌,如今流连贵女之中,乐不思蜀。只有她一人,承受无尽的屈辱,连带着她的女儿,一辈子都会被怀疑血脉。”

“她性子坚毅,臣妾便日日说,时时刻刻提醒她。她是个**的女人,令三个男人为她痛苦。她死,难道不应该吗?”

孝渊帝忽然感觉一阵剧痛从心口处传来,喉中猛地涌出鲜血,耳边是众人焦急的喊叫:“陛下!”

眼前一黑,晕死过去。

晕过去前,只留下一句:“接下来……全数交给太子,决断。”

第118章 表白“孤心悦你,你这么久才发现。”……

承祐二十三年,七皇子祁凌携证人,联合楚太傅为当年梁王谋反一事举证翻案。

经查实,人证物证俱在,梁王未同敌军勾结叛国,实是清风高节,乃蒙受冤屈而故。

孝渊帝不堪受打击,于紫薇宫晕厥,令太子协理此事。

因太子为罪人姜皇后养子,为避嫌暂将罪人关押,姜皇后禁足于凤仪宫。

一切后续定罪,待陛下清醒后决断。

此间,九公主着素衣在紫薇宫外替母求情,长跪三日不起,直至体力不支晕厥,陛下未曾召见。

天下人都在等最后的答案,此事必将成为这个八月,大街小巷议论之重。

忽而有一日,有一人提起,那太子妃也是姜家人,何故未牵连到她?

此言论一出,分为两派,一方认为,同宗同源,太子妃婚前便行事混乱,想来也不是个安分之人。母家做出如此恶事,她怎能逃脱追责,高枕无忧的享受国民食邑。

还有一方认为,太子妃大义灭亲,想来也是个明辨是非之人。况且,她还是定国公的血脉,定国公为大昌守边疆,不看僧面看佛面,不应该对她如此苛刻。

两方吵得不可开交。

传到靖国公政敌耳中,以此大做文章,在殿上公然质问太子该如何处置太子妃。

太子当场冷下脸,宣告退朝,气势汹汹地回到东宫。

姜樾之此时正悠闲地吃着糕点,全然未将此事放在心上。

“你还有心思吃,没听见外头都吵成什么样子了么?”

姜樾之并未看他:“臣妾还有挣扎的余地么,殿下难道会为了保全臣妾,得罪朝中那么多大臣。殿下是个聪明人,必然不会因小失大。”

砰——

祁晔一拳砸在桌上,那糕点随之落地。

姜樾之正有些不悦,一抬眼便见他俯下身靠近:“孤会保住你,孤说了,要让你心甘情愿的做孤的女人。”

姜樾之望着近在咫尺的脸,眼神中是说不出的果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