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1 / 2)
老郭道:你说的对,白骨化的确跟很多因素有关。一般情况,埋在土里的尸体,8-9天后开始腐烂,2个多月就会腐烂成白骨,这其中还要分情况,比如,暴露空气中需要69天以上;暴露在土里需要102天以上,所需要的时间都是不一样的。另外,就是气温因素。在夏季要形成白骨化需10日至1个月以上,春秋季在5-6周以上,冬季在数月以上,也有埋葬在泥土中的尸体约3-4年才白骨化,有的需7-10年。所以,南方地区的尸体白骨化大约1年以后,北方约4~5年。1
我之所以能下定结论,是因为尼龙袋子里有大量的防潮剂。如果凶手是把尸骨从气温低的地方特意丢到这个地方来,那他一开始就没必要用防潮剂。只有像江城市这种温热潮湿的南方地区,为了防止尸骨出现其他情况变化,警方会根据这这变化进行追踪排查,才会特意买大量的防潮剂保持尸骨干燥,为的就是干扰警方的判断。
小昭,把尼龙袋子里的防潮剂拿给秦队他们看看。
袁昭立马转身把尼龙袋给拖过去,这袋子里面有十斤的防潮剂,刚才用回收站的称给称过了,秦队你们看看。
秦澈和梁天跟旁边的痕检人员要来一双手套,两人分别抓了一把防潮剂出来,里面的化学物质大部分已经呈现半湿润状态,而最底层的一部分防潮剂,则完全呈湿润状态。
防潮剂是硅胶的。秦澈问,谁知道这种防潮剂一般能使用多长时间?
袁昭回答道:这种小包装的防潮剂一般只能用一个多月,里面的吸水分子就会饱和,然后就会失去防潮的功能。
那你觉得十斤的防潮剂放到一起,效果能维持多久?
十斤防潮剂的话袁昭大脑快速运转,很快就得出具体答案,回秦队,十斤防潮剂一起放的话,将凶手放置骨头的环境算在内,效果起码有半年左右!
老郭插话道:被害人起码死了有一年以上。
所以凶手买的这些防潮剂,有可能就是一年多前买。只是当时尸体还没有呈白骨化状态,凶手用不上,就一直搁置着,等尸体完全呈白骨化状态,这才将十斤防潮剂同分解开的骸骨放到一起。
正好可以对应上死者遇害的时间!
秦澈把防潮剂放回尼龙袋里面去,转身跟陈砺峰商量:老陈,你们把这十斤的防潮剂带回局里,按照吸水多少的变化一一作分类,至于防潮剂的来源,兵分两路,我让梁天他们带人去查。
陈砺峰叉着腰站在原地一动不动,挑眉道:啧啧,刚才是谁说自己有哥来着,我记忆力可能不太好,老秦你帮我想想呗。
所有瞬间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只有袁昭天真的发问:什么谁有哥?陈主任,你这话是什么意思啊?
陈砺峰整条胳膊搭在他肩膀上,笑嘻嘻道:话说小袁昭,你来咱们刑侦队多久了?有快一年了吧。
嗯,快一年了。袁昭不解问,但这跟陈主任您说的话有关系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