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井生活日常 第86节(1 / 2)

伙计道:“这……我得去问问我们掌柜的。”

崔大山只想着讲讲价,没想着直接要个耳珠。

人进去后头,很快又出来了,伙计道:“成,二位常来照顾我们生意。”

离得近,崔家人又多,日后少不了来这儿买东西,做生意就这样,得想得长远些。

崔如英道:“离得近,下回肯定还来这儿的。”

伙计把耳珠给包上,镯子崔如英还拿着呢,刚想问,崔如英就道:“给个匣子就成了。”

她直接戴着回去吧。

伙计把耳珠和对镯的匣子递给崔如英,崔大山也痛快给了钱。

算起来还给崔大山省了一钱银子,耳珠到不了一钱,但几百文也是有的。

进去出来还不足一刻钟,回去之后崔如英把装着耳珠的小匣子给了二丫,“二姐,给你的。”

二丫刚洗完碗,手还是湿着,拿了布巾擦了擦,才把匣子接过来。

二丫惊喜道:“还有我的呀。”

崔如英没说是送的,毕竟耳珠也是银子打的,“蒸包子也有姐姐的功劳不是,我哪能光想着自己。”

二丫把小匣子打开,仔细端详这里面的银耳珠,真好看,银钗子不能常戴,她怕丢了,但这个却能。

她看了看崔如英,又看了看崔大山,“爹,你们……你们真好。”

崔大山道:“你成天在铺子干活,也辛苦,那往书院送的酱肉包子,你又不是没包,一家人就别说这见外的话了。咱们一家人好好干,铺子的生意会越来越好,以后还买别的首饰呢。”

崔大山说这些并非画大饼,只要家里有余钱,买点就买点。

他还想给许娘子买一个,许娘子为家里操劳最多,该买。

说到底家里最节省的就是崔大山了。

让崔大郎读书去,给二丫崔如英买首饰,四郎五郎年纪小,还不知花钱呢。

崔大山除了吃饭就没有别的花销,吃饭还是在铺子里吃,几个孩子许娘子还给做了新衣裳,但自从铺子赚钱,除了偶尔崔如英给他打酒外,崔大山就没给自己花过钱。

二丫笑了笑,好好干的念头在她脑子里越发深。

有崔大郎在铺子里也用不着崔如英帮忙,第二天早上更不用往书院送包子去,一家人睡了个好觉。

睡醒之后照例去铺子忙活,不用早起,干活劲儿足,还有崔大郎在,二丫也能歇个半日。

不过二丫是个闲不住的,在家把衣裳都给洗了,里里外外打扫干净。

四郎五郎出去玩儿了两日,这两日家里的鸡肚子吃得圆鼓鼓的。

月底生意不错,崔如英就去送个饭。

就算不吃肉,做个素菜也能改善伙食。

看着客如云来,她在心里算了算,每月铺子能赚二十多两,加上书院的那就三十多两了,兴许能到四十两,攒几个月,或许真能买个宅子了。

她这个屋子还是太小了些,夏天又晒得慌,这事儿还得和许娘子说。

三十这日下午崔如英就回侯府了,在侯府上了几日课,也得到明确的信儿,再上五日,学堂就不上课了。

第七十三章 盘点

这也算是放了个长假。

不过只是在侯府,书院是没有放假这一说的,读书要持之以恒,侯府是心疼府上小娘子,所以酷夏寒冬不上课。

若是书院放一个多月,那学生们的心都不知飞到何处去了。学海无涯苦作舟,这话是一点都没错。

世家子弟要读书,除了请个学识渊博的先生严加教导,也无别的捷径可走。不过世家子弟家境优渥,吃用都是好的,启蒙又早,也比其他人容易些。

楚玉珠是最盼着放假的了,天这么热,她可不爱上学,可是还得顶着暑气再上五日,她托着下巴道:“如英,要是明儿放假就好了。”

崔如英道:“你想的倒是美,放假也不是全玩儿的,估计也有作业吧,去年可留作业了?”

楚玉珠仔细回想,她道:“应是留了吧,不过我没写。放假回去的第一日还请了假,后来黄先生就没有检查作业了。”

楚玉珠还有些得意,黄先生哪里不知道学生的小九九,知道楚玉珠没写,何必再训斥,那还不如不查。

崔如英道:“那我在侯府留些日子吧,先写完作业再回去,好玉珠,你和我一起吧,也有人做伴儿。”

然后带两本书回家,估计就不常来侯府了。

楚玉珠:“你都求我了,我肯定一块儿呀。”

她觉得早点写完作业也好,玩就能痛痛快快玩儿,不然总是担惊受怕的了。吃到了甜头,楚玉珠就愿意做。

崔如英笑了笑,写完作业回家,可以去铺子帮忙,夏天热了,可以弄些新菜样,赚了钱,没准儿许娘子就答应换房子了。

但得多赚点儿,一个多月几十两银子,想买城西城东的房子,恐怕是不太行的,因为铺子还得留着钱周转,不能全花了,不然就没钱做生意了。

崔如英:“真是太好了,玉珠,你可真好,就是回去我就不常来了,夏天热。”

楚玉珠肩膀耷拉下来,“哎,知道知道,你要做生意。”

崔如英安慰道:“那不也留几日嘛,我家里卖包子,不回去帮忙不成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