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井生活日常 第90节(1 / 2)

二丫就比她大那么几岁,不可能那么早成亲的,必须得叫着识字了,读书能成亲晚点儿。崔如英觉得十五六岁也早,太早了。

那么早成亲,生一堆孩子……绝对不成的。

崔如英现在满脑子都是赚钱经营铺子,到时候买大宅子。这些日子上街,她还留意能不能再定个大单子呢。

刘婶儿希望崔如英说给崔大山他们听,省得多想。赵川是不太愿意,不过时间长了也就能想通了,这别人家的始终是别人家的,能过来跟着做活儿就是靠着两家的情分了。

除非赵家也有钱了,不然刘婶儿肯定不会提两家结亲的事儿。

说完这些二人就忙活去了。

今儿客人不少,崔如英又去跟酒坊订了酒,四十文一斤,每日送来十斤,这样一来酒水铺子每日就卖五十斤。

酒坊那边常有生意往来,这回定酒也能便宜了些。

到晚上铺子人不少,空的桌子就一两桌,眼看着生意不错,剩的包子也不太多,酱肉的总共剩了六个。

就剩三桌客人的时候,崔大山叫大家伙吃饭。

累了一晚上,该填饱肚子了。

孙娘子先上前道:“崔老板,今儿我跟家里说了带包子回去,能不能带三个酱肉的?”

三个包子足够大人吃,也没多拿。

崔大山是无所谓,他吃啥都行,只要是吃饱了。刘婶儿也是,说了一声,“我吃别的就行。”

赵掌柜一个大男人,自是不好跟着女人抢,就道:“那我也吃别的,老板再做份焖面吧,我吃焖面就行。”

崔如英也没所谓,也没往心里去。

等孙娘子拿完,还剩三个包子,刘婶儿拿了一个,四郎五郎以前吃够了,今儿想吃焖面。

崔大山又做了一大锅焖面,还做了几个水煎包,就着没卖完的卤菜,吃得倒也香。

崔如英吃了个包子馅儿,皮掰了点儿给了小黄和小黑,不过两只狗总吃客人剩的包子焖面,有皮有馅儿,还吃过羊肉的包子,闻一闻,大抵是不饿,就走开了。

崔如英:“……”

看着两只圆滚滚的肚子,她把小块包子皮捡起来扔了,剩下的自己吃,但总吃也吃腻了。

她突然想到孙娘子来铺子做工也有一个月了,她中午跟晚上都是带包子回去,算着每日差不多六个,就算不剩多少包子,每日也能四五个呢,难道不会吃腻吗?

要么就是家里孩子多,分着吃一人就吃一个,但再好吃的东西也经不住日日吃呀。

今儿还非要三个。

崔如英觉得是自己想多了,可一往这边想,开始没觉得有啥,现在却觉得哪里都不对,有古怪。

孙娘子已经走了,她悄声问了问赵掌柜,“孙娘子中午拿回去几个包子?”

赵掌柜还真记着呢,“也是三个。”

他见崔如英愣了愣神,又道:“每日都是这个数,都是酱肉包子,小娘子是觉得不对劲儿?”

崔如英摇了摇头,平白怀疑人不好,一旦说出来,对孙娘子更不好,她道:“没呀,我问问,这有啥不对劲的,三个包子也不多。”

就是觉得总吃会吃腻,而且包子这个东西,又不是多金贵。铺子里焖面也好吃呀,家里就没孩子要焖面的?

想想孙娘子的确很少带焖面回去,今儿又特意要包子,就觉得有些不对。

崔如英想明天再看看,要是包子少了,孙娘子还会不会要包子。

次日中午,崔如英去了趟后厨,包子还剩十几个,她拿盆子装了几个,这回还剩七个。

酱肉包子样子都不算好看,崔如英又找了双干净筷子,把其中两个的皮弄破了。

到了吃饭的时辰,她就从厨房出来了,等崔大山招呼吃饭,孙娘子又道:“崔老板,我还拿包子吧,我带三个就行。”

第七十六章 倒卖

崔如英进厨房看了一眼,说道:“婶子,里面还有七个,要不问问别人吃不吃?昨天晚上你就拿了三个包子,铺子里人这么多呢,对吧?”

人多不能总依着孙娘子一个,万一别人想吃包子呢,昨儿吃了,总得先依着别人。

孙娘子神色有些紧张,看了一眼崔大山,没等她问崔大山就说道:“还剩水煎包的馅儿,我吃水煎包就行。”

刘婶儿也是好说话,“我呀啥都行,吃啥都行。”

酱肉包子她是总吃,以前崔家还总送呢,酱肉包子她吃腻了。

二丫刚刚看见崔如英拿包子了,不过刘婶儿没见,就算见了也不会多问。

她不知道妹妹为何拿,兴许是为了铺子的生意,就像那回去书院似的,兴许给谁家送,吃着好吃就来铺子定了。

她没多问,道:“我也是,吃什么都行,我吃焖面吧,想吃焖面了。”

孙娘子松了口气,目光望向赵掌柜,“赵掌柜,你是吃包子还是吃啥?”

还剩三个,按理说足够赵掌柜吃,不过还有俩孩子,崔如英也没说吃啥呢,总得问一问赵掌柜。

赵掌柜道:“我今天还真挺想吃酱肉包子,这四郎五郎吃啥呀,还有小娘子,小娘子你吃啥?”

崔如英一直留意着孙娘子的神色,她道:“我也有点想吃酱肉包子了……”

看孙娘子的神色越发紧张,崔如英又改了口,“不过水煎包也行,婶子你拿三个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