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井生活日常 第108节(2 / 2)

崔如英故作为难道:“那好吧,我只能我问问,不保准儿的。”

楚玉娴笑了笑,“那可真是太好了,如英,谢谢你可以帮我这个忙。还有呀,你不要直说是我问的好不好……”

崔如英也笑了,“行呀,不必谢,小事一桩。”

顺着楚玉娴挖的坑挖个更大的,崔如英觉得自己有点坏,不过谁让大房先使坏呢?

这等回到燕归堂,崔如英跟陆云蓁说了这事儿。

陆云蓁听完有些烦躁,这赵婉芝竟然还让楚玉娴来打听,楚玉娴才多大,不过她也让崔如英帮忙了,也不好说大房的不是。

她说道:“也好,就找间铺子搪塞过去就是了。你就说我每日下午过午时出门,差不多申时才回来,别的不必说。”

崔如英点了点头,“那到时候找什么样的铺子呀,也不能太小,不然那头也不信。”

陆云蓁觉得是这个道理,她道:“找个差不多的就是,也不能太差了。我有个嫁妆铺子,也是卖布匹的,不算小,应该能应付过去。下回她再问你随便打发过去就是了,也不用不好意思拒绝。你不用操这些心,万事有我呢。”

陆云蓁觉得崔如英现在操心就够多的了,这铺子才开业四日,她就已经去了三日,今儿还是因为上午上课,本来就是一个孩子呢,该以功课为主。

崔如英笑了笑,“我知道啦。”

次日去上课,崔如英把这话给转达了,说完还说,“昨天差不多是这个时辰,平日出门我也没怎么留意过,就不知道了,不然我同三娘子说,你想见她,留出些空闲来。”

楚玉娴道:“不必不必,不必为我特意等着。”

楚玉娴看她能打听出来这些就已经很高兴了,笑着说道:“如英,多谢你呀。”

楚玉珠总觉得楚玉娴没安好心,她悄悄问崔如英道:“你把这事告诉了没事儿吗?”

崔如英也悄悄说道:“无碍,我问过三娘子了,三娘子说可以说的。”

那楚玉珠就放心了,她总觉得楚玉娴不怀好意,问东问西的,谁没事儿打听这个。

放假这些日子她跟着孙惠茹学了不少东西,总之不像之前那样傻了。

一上午的课一晃而过,下了课之后崔如英把作业写完,回燕归堂吃了个饭就回自家铺子了。

因为今儿陆云蓁还要去布庄转一圈儿,所以崔如英就没跟着坐马车,晚上也是自己回,不过陆云蓁嘱咐了好几遍,要早点早点,不能贪玩。

这条路她都走了多少回了,还不放心呢。

崔如英今儿回去就是为了拿月饼匣子,不会久留,也不知道崔大山做完了没有。

她走回来的,到铺子之后,已经打烊了。

还没看见匣子,赵掌柜就先迎上来,笑着说道:“小娘子来啦,今儿上午,书院饭堂来人了,叫陈三,过来送了两斤月饼,顺便把文书续签了,每个包子的价钱没变,不过晚上多加了二百个酱肉包子。”

早上五百个胡萝卜的不变,但晚上加到了五百个酱肉的。说是去饭堂吃的人多,所以三百个不够。

赵掌柜道:“还夸了咱们包子好吃。”

崔如英眼睛弯了弯,“这就签了!”

赵掌柜道:“签的是一年,这两年时间太长了,我想着包子数量加了,若是日后包子价钱涨了,用原来的价钱就不合适了。”

一年一年来最好,等剩两三个月期满,再商量续签的事儿,谁也不占谁便宜。

看来也是这个月饼送得恰到好处,要不送,肯定不会这会儿就续签。

崔如英想想也是,如果是签个两年,然后物价涨了,那对铺子来说就是亏本的生意。

书院大概也怕日后包子便宜了,一年算是正合适。

也得铺子做大些,才有跟书院谈生意的本钱。这两回算是讨巧,能签一年就签一年。

崔如英笑了笑,说道:“这样就挺好,掌柜的辛苦了。”

赵掌柜道:“这算啥,月饼放屋里了,啊,小娘子找崔老板吧,崔老板在院子呢。”

崔大山昨儿一天和今儿上午都在做月饼匣子,说实话,圆的更不好做,他试了好几种,其中两种能用得上。一种是木头做底和盖子,四周用竹编,这个最费时,但编出来很是好看。

另一种是用木片拼的,这个比竹编要简单得多,磨大小一样的长条木片,用榫卯工艺给拼上就行了。

然后再在匣子盖子上雕刻些花纹,除了“酥饴斋”三个字,崔大山又雕刻些山水花鸟,还有圆月,算是与中秋相得益彰,最后略微打磨,就成了。

除此之外,崔大山还做了装两斤月饼的,就是把这个匣子加高一点,中间加个垫层,可以放十二块月饼。

这匣子上头还有提柄,方便拿着。

油纸包是有绳子的,可以提绳子,匣子自然得带木柄。

他做这个认真极了,尽管不会写字不会画画,但是在这上头,比那些大师写的画的还要好。

闺女要用,崔大山总怕哪里做得不够好。

崔如英进屋喊了声爹,崔大山招呼道:“这儿呢,匣子我给做好了,你瞅瞅。”

崔大山做这个用得是水曲柳,颜色偏黄偏淡,就上了一遍漆,只在外面上,里面没动,毕竟放吃的东西。

外面颜色稍微深些,还挺好看的。

整个匣子端庄质朴,花纹也不俗气,尤其是提手,

崔如英哇了好几声,道:“爹,这也太好看了吧,你咋能做得这么圆呢?而且你看这竹编,这编得也太好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