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井生活日常 第119节(1 / 2)

“还有赵大娘跟王大娘,我是想着先留赵大娘在铺子里干活,王大娘就回侯府来。”

王大娘本就不擅长做点心,去那边也是熬馅儿,如今别人能上手,就用不着她了,而且小厨房也得要人。

崔如英是铺子的合伙人,虽然年纪小,但主意大,陆云蓁乐意跟她说这些。

楚庚元这些日子又忙,陆云蓁也只能和崔如英说说。

有时找她出主意,有时只是为了分享喜悦。

“回来也好,我还想吃王大娘做的锅贴呢!”崔荣英想了想,又道,“三娘子,不然这俩月就先别给我分成了。”

可以后面补上,账本都是做出来的。

比试赢了最要紧。

陆云蓁明白崔如英的意思,但她摇了摇头,“那还是算了,就算赢了,我心里也不安生。”

若是赵婉芝有本事,她还乐意当个甩手掌柜呢。

一开始的确是为了比试,如今铺子生意不错,陆云蓁更想好好经营铺子。

崔如英没再劝,安慰起陆云蓁来,“没准儿这是开门红,后头有好多人去铺子定月饼呢。”

最好连着蛋黄酥也卖得好。

过了中秋,其他点心多做了些,十六那日铺子利润差不多有二十多两银子,跟着中秋前的那些日子比,利润缩了一半。

陆云蓁知道这是因为中秋刚过,家里估计还剩月饼,不会出门买点心,可依旧有些着急。

好在有明年月饼的定金。

崔如英也算了解铺子的生意,她也盼着生意好,可是这会儿中秋刚过,她就算绞尽脑汁,也想不出办法来。

论新奇,蛋黄酥什么只有酥饴斋才有,论价钱,便宜贵的都有,就连掌柜的和伙计,都是顶聪明伶俐的人,生意不太好,只能是客人不想吃点心了。

估计别的点心铺子也是如此。

不过若是不需要比试,中秋赚得盆满钵满已经够很多铺子歇一阵子了。

说起来,现在酥饴斋的生意还算好的呢。

陆云蓁也是尽人事,听天命,这样过了两日,陆掌柜把账算了算,理清之后送来侯府了。

连着一块儿送来的,还有银子。

中秋的月饼,总共卖了两千八百五十斤,其中定出去的有一千九百斤,便宜一成,流水就是一千七百一十两。

陆云蓁投进去的二百两早就回本了,也用不到这会儿,所以这一千多两还得除去本钱,各种东西的钱减去,算下来差不多还有六成的利润。

剩下的一千斤是铺子里卖的,有一部分是买一斤送半斤卖出去的,陆云蓁还买了不少,临近中秋那几日,月饼卖得并不是特别好,也没单子,铺子零散卖出去的,远远比不上单子定的月饼。

这利润到不了六成,算清楚崔如英看到了准确的数,订单利润一千多两,铺子卖的三百两出头。

光月饼上头的利润,就占了一千三百五十两。

还有明年的几单订单,但陆云蓁没算这个。那个钱得留着做月饼,不过账目上肯定是算在利润里的。

没错,月饼又订出去了几单。

定金付两成,跟今年卖月饼的钱一比肯定不算多,而且这钱明年还得用呢,二成定金还不够,至少留出卖出月饼流水的五成的银子来,所以今年赚的钱也没全分了。

陆云蓁看没什么问题,然后就在一旁喝茶,耐心等崔如英看完。

崔如英看完,忍不住感叹,“陆掌柜办事儿就是利落。”

看完账目,就差分红了。当初说好崔如英占四成,陆云蓁占六成,崔如英在心里算了算四成有多少,脑子里得出个差不多的数,不禁心道,这也太多了,这就几百两银子了。

想想崔家做生意做了那么久,赚的还没这个多呢。

虽然是崔家卖包子是小本生意,但是这个也太多了。

陆云蓁也觉得不少。

她的铺子都没有这么高利润的,不过这也就是中秋,如今铺子每日二三十两的利润,天气好多一点,天气差就少一点,一个月下来也就几百两。

陆云蓁也劝自己,过了中秋,就不可能月月都像卖月饼似的,半个月就有一千多两的利润。

陆云蓁觉得就算这两个月的利润能比过赵婉芝的布庄,可是从长远看,未见得能有布装的利润高。

陆云蓁把银票给了崔如英,“留了些钱做明年的月饼,这是这回的分成,总共四百三十二两,你看看。当初跟你说了,想想有了银子以后做什么,现在可想好了?”

陆云蓁给换的银票,还有二两碎银子,放在托盘里,旁边还摆着个蓝色的荷包,一会儿可以直接装上带走。

崔如英看着托盘里的银票,缓缓地摇了摇头,说实话,崔家这么多年一直都这样,怕被人当成怪物,她也不敢管太多。

还是今年许娘子想着让她在家带弟妹,她为了躲懒,才给出出主意的。

搁以前,她做梦都不会梦到自己有好几百两银子,明明家里还在为买房子发愁呢。

崔如英看着银票,也不知道拿着这些钱做什么。

她吃喝不愁,也没啥花钱的地方,她半年来存了四两银子,到现在还是这么多,也没花出去。

她对着陆云蓁笑了笑,“我是没想过有这么多钱,现在一时也想不到作什么,不过家里想买个大点的宅子,离铺子近一些,到时也方便。我家现在的宅子是三间的,不太够住。”

家里这些日子吃得也好,都往高了窜,尤其崔大郎回来的时候,屋子显得挤得慌,等到时许娘子也回来,更显得紧巴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