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井生活日常 第132节(2 / 2)

崔大山大早起来做包子,做完也没睡,拿着刨刀在院子里打家具。

马上就搬家了,还有好些家具没做上呢,崔大山今儿给闺女打妆台,这东西崔大山以前做过,不过这回做得不太一样。

见崔如英回来,他拍了拍手上的木屑,“如英回来啦,路上冷不冷啊?吃饭了没有。”

崔如英道:“吃了吃了,跟三夫人坐了段路的马车,不冷。爹这是打啥呢,我带了点心回来,你们一会儿吃。”

崔大山说道:“打妆台呢,你看下头是腿,带两个抽屉,上面就是架子,能摆一些好看一点首饰,取用也方便,抽屉里就放一些不常用的东西。对了,你那床已经打好了,还得上漆,我前两天给搬新家去了。”

上漆上两次,还得晒晒,不过搬家第二天崔如英还得回侯府上课,那晚也不住,就先晾着,不着急。

床上带了柜子,崔大山琢磨得打张书桌,做个屏风,屋里大,屏风一分,就成里外俩屋了。

不急不急,慢慢来,做精细点儿。

自从做了月饼匣子后,崔大山脑子活络起来,做木工活儿多了许多主意。

别的东西他找人做了,有架子床,还有衣柜什么的。

给崔如英打的都是他做的,床用的是红酸枝,颜色是红色,刷上漆之后可好看了。

那五两银子,大半花在了这上头,崔大山做了好几日了,这会儿巴不得闺女去看看。

崔如英道:“爹,这妆台也太好看了吧,不过我首饰少,都配不上爹做的这么好看的妆台。”

崔大山:“哪儿有,不值啥钱。”

崔如英绕着转了一圈儿,“爹做的就是最好的,爹,我想先去看看床。”

崔大山挠挠头,“嗯,去吧去吧。”

首饰少的话,过年再买新的。

崔如英拿着钥匙去了新房,打好的家具已经搬进来了,让本来空荡荡的家里多了丝人气。

崔如英直接去了自己屋子,进门之后忍不住哇了一声,这床是真好看,长六尺,因为是拔步床,所以宽下八尺。

单床宽有五尺多,足够两个人睡,再往外面是连着床顶的衣柜,对面是矮柜,矮柜上面有两个抽屉,然后是光滑的木板。

床前四脚立柱,上有雕花,正好形成个小回廊,下面铺的都是木板子,这样一看,显得格外干净整洁。

崔如英以前见的拔步床里面好多层,又是放妆台又是放马桶,但是她跟崔大山只要了两个柜子,一个高柜一个矮柜,矮柜上头还能摆一些花瓶,里面可以放被褥,床下面也有几个柜子,床面平整,因为这会儿还没刷完漆,所以也没铺褥子。

真好,她爹做得可真好看呀。

红木料就是好看,崔如英忍不住摸了摸,到时再把妆台和书桌摆进来,这个屋里得多好看呀。

崔如英又打来水,把屋里擦了擦,擦完之后她又去别的屋看了看。

二丫也选了屋子,在后头那排的东屋,里面摆了架子床和衣柜,不过就是普通的黄木。

虽然比不上妹妹屋里的,可二丫对此已经很满意了。

这是新打的,架子床大,何况她也知道,妹妹借了钱还拿了银子买家具,那自然是谁花钱谁用好的了。

她能有间新屋子,不用再跟哥哥分一间,睡新床有大衣柜,这就已经足够高兴了。

四郎五郎还是商量着住一间,他们兄弟俩关系好,哪怕能一人住一间了也不愿意分开。

崔大郎住在一进门的西屋,因为不常回来,他屋里还空荡荡的,他的东西崔大山想着以后再慢慢打。

崔如英下午去了趟布庄,又定了几床新褥子,正好合新床的尺寸。

这两日崔如英就看家里缺啥,紧着置办置办,也没花多少钱,崔大山见了给她她也没要,崔大山也挺高兴的。

初六是个晴天,昨儿赵掌柜就在铺子说了,明儿铺子歇业一日,不过没说因为什么事儿。

这可好,月钱照样发,还去吃席去。

崔如英也把菜单给崔大山了,明儿请客的菜有红烧肉、酸菜鱼、肉汤炖土豆、地三鲜、栗子炖鸡、白菜炖豆腐。

虽然只有六道菜,不过分量大。

而且以崔家的家境来说,这样的菜已经很是不错了。自然不可能像侯府一样,一桌十个人,但弄个十几道菜。

初六的早晨,冷风咧咧,可天晴云淡。天蓝极了,黄历上,今日宜搬迁,宜动土。

第一百一十五章 乔迁

一大早崔大山蒸完书院的包子,等李丰收送去,他就出门去买肉了,总共买了两只鸡,八斤五花肉,一大把栗子,两条鱼,还有豆腐什么的,全搬到新家去了。

这些东西买完,崔大山心里就不着急了。

等到辰时,一家人搬了些零碎的东西,崔大山拎着一口大铁锅,另一只手推着六丫,一家六口到家之后,开火煎了几个鸡蛋,一人吃一个,这也就算在新家开了火,彻底搬过来了。

时辰还早,来暖房的人还没来呢,崔大山得紧着炖肉炖鸡,把米饭给蒸上,别菜做好了,饭给忙忘了。

几个孩子到新家都觉得新奇,四郎五郎把院子里的鸡喂了喂,然后兄弟俩就忍不住出门了,去宅子旁边转转走走,搬新家之后对哪儿都好奇。

二丫和崔如英也把活分了,二丫看着妹妹,崔如英就帮忙洗洗菜做做饭,也省着崔大山忙不过来。

过了辰时,刘婶儿先登门,带着芸芸,进来转了转,忍不住道:“这宅子大,也敞亮!”

等把礼钱给崔如英之后,刘婶儿带着芸芸帮忙烧火做饭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