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井生活日常 第145节(1 / 2)

那些小事都是铺子用什么盘子碗筷,装潢挂什么字画,娇养的贵女在这上头眼光比崔如英好,要按照楚玉珠的喜好来崔如英也愿意。

连碗筷的釉色都是她精挑细选的,有圆乎乎的小砂锅,漂亮的瓷碗,跟别的铺子的碗筷一比,的确让人耳目一新。

其他事上二人分得也没那么清,崔如英庄子的米铺子用,也会送来鸡。

楚玉珠庄子送来鸡和菜,两人忙活倒也高高兴兴,可发现这些的时候崔如英依旧心里一惊。

有一句话说的好,亲兄弟还明算账呢,她们二人现在年纪小关系亲近不在乎这些,可以后年岁大了,谁多了少了难免觉得不平,所以还是分得清楚些比较好。

省着日后再因为钱的事弄得不高兴了,崔如英就挑了一日,和楚玉珠好好说了说,楚玉珠听完甚是不解,而且还很伤心,“如英,你要和我分这么清吗?”

崔如英认真解释道:“这不是分得清,而是古今之鉴。”

崔如英和她好好讲了讲,为何亲兄弟之间还要明算账,“所以我不想让你吃亏,那你呢,想让我吃亏吗?”

兄弟阋于墙后面还有一句,叫做外御其侮,崔如英想和楚玉珠也如此,不过嫌隙还是能避免就避免。

楚玉珠摇了摇头,这下铺子也有账本什么的了,崔如英好好算了算别的,最后定的分成是她六楚玉珠四,铺子掌柜的什么的工钱,就按照市场价给的。

开业前三日依旧是降价卖,后面回头客是越来越多,生意也是越来越好。

因为月底开业,月初也没什么账可盘点,等到十一月份,二人才第一回 分红。

小本生意也没投太多银钱,米是庄子的,肉菜也是,本钱粗算到分成里,第一个月楚玉珠分了三十两,崔如英分了四十五两。

别看几十两在如今看只是小钱,可是这生意比包子铺还赚钱呢。自己亲力亲为,到底是不一样,这钱崔如英给许娘子买了些东西,还给自己买了件首饰。

楚玉珠也挺高兴,她每个月月钱二十两,孙惠茹偶尔还会补贴,现在还能多拿三十两,这可是自己赚的钱。

孙惠茹那会儿没想到会赚钱,结果楚玉珠高高兴兴地跟她显摆银子。

她还和陆云蓁说,这孩子做生意挺有头脑,这说的是崔如英。

陆云蓁道:“那可不,她帮衬了我不少呢,我一说,母亲只当是我向着她胡说。”

如今总不是孙惠茹和陆云蓁坐屋里面说话,俩人在小厨房忙活了,都是二人从铺子回来,跟着一块儿吃个饭。

陆云蓁也庆幸,当初让许娘子来侯府的时候也让崔如英留下了,当日结缘,如今结果。

她这才八岁,模样就很标志了,因为读书练字之后,身上多了一股书卷气,再过几年,不知出落得多么亭亭玉立。

纵然不是自己的孩子,可陆云蓁心里依旧感慨吾家有女初长成的,估计几年之后,崔如英变化更大,模样好看学问好,还会做生意,虽说家世上差一层,可肯定也有人相中。

第一百二十七章 五年后

一晃眼已是五年后。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今儿有人向陆云蓁打听她身边那个小娘子可曾许配了人家,跟她打听的是安阳伯夫人,她那儿子今年十六岁,可从两年前就成日花天酒地流连烟花柳巷,谁见了都会叹一声不成器。

听说去年也相看过,毕竟伯爵府家世也算不错,那在很多年小官家里还是大户人家,不过世子眼高于的,说人姑娘貌若无盐,他若娶必然娶个美若天仙的。还说那姑娘比不上天香楼里的美人。

这样的人家,谁敢把家里女儿嫁了过去。

安阳伯夫人想必打听清楚了,知道崔家家世不好,崔如英样貌又好看,平时总跟着她出入铺子,是做生意的一把好手。

正好呢安阳伯府日渐衰败,孩子不成器,缺个能打理家产的。

可怎么不见问别人,侯府的姑娘够不上,竟然把主意打到她身边来了,简直是荒唐。

陆云蓁直接道:“她年岁还小,不过我可以帮着留意,可是夫人娘家那儿有合适的,若是合适,那我先替她把把关。”

安阳侯夫人一听陆云蓁只说娘家,就明白是什么意思了,也不好意思再提自己儿子,“我也就随口一问,夫人对崔小娘子挺好。”

陆云蓁笑笑道:“那是自然,说是亲生女儿也不为过。”

这话算是把安阳伯夫人的心思掐灭了,不过陆云蓁依旧气,那是什么人呀,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也不照照镜子看看自己什么模样。

眼下青黑,一脸虚像。

就是好人家的姑娘,都不能嫁给他的。

回到侯府陆云蓁直接回了正院,两年前四公子五公子成了家,两个姑娘也嫁了人,侯府就分家了。

如今楚庚元是安定侯,他们夫妻也顺理成章搬到了正院,而老侯爷和钱氏搬去了寿安堂,老侯爷年近六十,也告老了,如今含饴弄孙十分自在,比起之前没那么讨人厌,瞧着顺眼了不少。

从前陆云蓁住的燕归堂,始终给崔如英留了间屋子。

崔如英如今不住在府上了,她去年就不继续读书了,小娘子年纪大了,楚庚元也在,的确该避嫌。

不过不读书了还有几间铺子要管,关系没断过。

陆云蓁觉得这日子是顺风顺水,侯府家业蒸蒸日上,这五年来产业翻了近一倍。有银钱打点,楚庚元在朝堂上越发如鱼得水,简直是如虎添翼。

这样一来,大房那边都省心许多,赵婉芝也不像从前那样了,每次来侯府看她女儿,都是笑脸相迎的,又说好话又带礼物的,让人都不习惯。

钱氏依旧教养楚玉娴,十一岁的姑娘,已经知事了,尽管跟钱氏不是血亲,可养育之恩在,那就是最亲近的人。

钱氏偶尔让楚玉娴回家里看看,都是住个几日再回来。

钱氏前阵子病了,也是楚玉娴侍奉在侧,喂药喂饭亲力亲为,钱氏也很动容。

看楚玉娴这样,陆云蓁也不在乎钱氏对她比对她的孩子好了。

人心都是肉长的,相处才有感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