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2 / 2)

……更重要的是,齐学正从旁人处听闻,说胡学正的嫡孙,是今岁考入二甲的进士。

前些时日,刚被提拔到了翰林院中。

这般情况下,胡学正背后站着的人是谁,便不言而喻了。

魏家势大,不是他们可以抗衡得了的。

但即便如此,齐学正其实也打算透过其他方式去提醒施元夕。

没想到,施元夕自己将事情闹大。

其实这般情况下,他和邱学正二人仍旧可以明哲保身。

只需要推说他们是随意看了眼答卷,记忆不深,便能将事情揭过去。

可齐学正到底不愿意这么做。

教书育人者,若是连最基本的道德都没有,何以面对那么多的学子?

当着所有人的面,齐学正接过了那份假答卷,找到了算学,沉声道:“施元夕考试当日,我曾见过了她的答卷。”

“眼下这一份,与当日我所见到的,出入极大。”他抬头,在这嘈杂的大殿上,声色尤其坚定:“这份答卷,确实并非施元夕所写。”

整个大理寺都安静了下来。

施元夕眼眸微闪,忍不住看向了他。

国子监内,若谈学识,当属邱学正,而论行事作风,必定得是齐学正。

她其实能有七成把握,相信齐学正会为她作证。

但若是齐学正遭魏家逼迫,而无法在这堂下开口说话,她也不会有所怨言。

总还能有其他的方式。

只是没想到,齐学正能这般毫不犹豫。

这便是大梁。

便有黑云蔽日,也压不住正常人身上的光。

魏昌宏觉得自己可以只手遮天,但在他忽略的那些角落,那些他看不起的人,总是能够尽自己所能,击碎他那些自以为是。

“隔了这么久,齐学正当日也不过粗略扫视了一遍,没成想印象竟是如此深刻?”那位王学正讥声道:“这般情况,该不会是齐学正收受了施元夕的什么好处吧?”

胡学正亦是满脸冷沉,顿声道:“当日施元夕考试时,王学正还是场中的监考官。”

“考卷多次经过了他的手,他都能够确定这份考卷是施元夕亲手所写。齐学正不过看了几眼,得出的结论却与当时的监考官截然不同?”

施元夕抬眼扫了他一下,冷声道:“王学正当然会这么说了。”

大理寺内安静下来,所有的目光集中到了她的身上。

她面无表情,目光直视着那位王学正:“因为打从一开始,更换答卷的人,就是王学正。”

“策论考试前,王学正为了能够将这份答卷写得再真一些,特地凑上前来,多次查看了我的策论题目。”

她将手中的策论答卷展开,直接指向了那道题目:“为了能以假乱真,这篇假冒的文章还用了我当时写出的议题。”

“只可惜,王学正的眼神似乎差了些,我当日所写的策论,在最后呈递前再次改动了议题,此事之上,参与监考的其余三位官员,还有最后装订糊名的官员,应当都会有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