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2 / 2)
这时陶金闲来无事再翻两页,发现后面居然有新的情报。
她提醒道:“殿下,汾城那边的监粮官好像来了一封信。”
在哪?南青赶紧翻公文,在最下面压着的地方,果然找到一封信。
她拆开一看,没过两秒就差点上气不接下气。
吓得陶金立即拔出银针。
直到,南青捶胸顿足抱怨:“二百万两,赛牛花怎么不去抢!”
“她一个人就占了荒北五分之一开支。”
陶金适当收手,还以为王爷中毒了。
事到如今,南青总算明白名将之所以是名将,除了能力,前期还需要大量资金才能堆出来的。
“还是杨武省钱。”南青开始吐槽起两人的性比价。
陶金道:“殿下,您忘记俘虏营还有一百多人的大梁兵。”
“这些能换什么东西?”南青都不寄托期望。
用那么多大将的孩子换回来的岳父,结果还是要回大梁。
“都是平民的孩子,怎么舍得用那么多钱换回去——”南青话顿,瞬间起了心思。
对啊!既然大梁太子重视名声,那么是不是能捞回一点钱?
“陶金,联系太和公主商量剩下俘虏一事。”
此话一出。
江幽菲刚好换了衣裙踏进书房,听见南青的声音,她眼睛闪烁几下道:“见她捞钱是下策。你主动将人放回去,神不知鬼不觉,对大梁人更有冲击性。”
南青抬头发现她今天又换了裙子,她连忙迎过去:“你去哪了?”
“处理一点小事。”江幽菲让陶金下去。
等书房只剩下两人,她主动道:“你有没有想过大梁太子提前发动战争的原因?”
南青摇摇头:“你有什么发现吗?”
“有,大梁太子急缺人才稳定国内,但因世家平民之间的摩擦、日益严重,不得不提前对大姚发动战争,以此来转移矛盾。”江幽菲拿出一叠关于大梁太子颁发的政令和榜书。
南青一张一张翻,从经济贫富差距,还有大梁每日扩军速度以千为单位,到关于佃农交不起农税的消减赋税的政策。
看来高度发展的背后,其实就是靠世家土地兼并的速度,暂时虚假繁荣成就了大梁太子的贤名。
现在大梁全国上下都在期望这位自发站出来改革的太子能改善民生。
大梁太子监国后,确实靠着农业和炼铁的技术,暂时养活了一帮人,还靠着扩军数量成功避免内部起义。
但这些都是建立在大梁太子杀的几个有异心的王爷收回来的土地和银两缓解的。
现在几个王爷的资产吃得差不多了。
又无其他解决的行径。
那么建设不行,就唯有壮大武力,掠夺日渐衰落的邻国!
南青总算明白为什么大梁提前发动战争。
因为再隐而不发,内部的矛盾就先爆发了!
“不想着好好改善,却想着扩疆缓解帝国的压力,始终是饮鸩止渴的行为。”南青放下老婆给的情报,她感慨道:“土地兼并意味着要土改,土改意味着就要杀一批人,而且还是既得利益者群体。”
“大梁太子就是靠世家稳定地位,他自己就是既得利益的统治者,尽管世家兼并对他来说有害,但也有利。没有世家快速敛财他现在哪有钱发动战争。”
“所以他不敢土改,怕伤到根基,但不土改,迟早病入膏肓。”
江幽菲捏了捏她的耳朵道:“然而太和公主发现雁南王就是做了自己皇兄不敢做的事,才有荒北的今天。”
“如果她回去亲口告诉大梁太子,土改是最可行的办法,你猜会如何?”
南青摇摇头:“战争已经发动,无法再回头了。”
“那就代表荒北的机会来了。”
江幽菲稍微用点力气,南青顿时吃痛一下,拿下她的手揉了揉,她莫名其妙道:“老婆,你该不会在吃太和公主的醋?”
江幽菲不承认,甚至还挑挑眉:“我吃醋?”
“对啊!你吃醋她能以学生的身份常常和自己父亲待在一起。”南青过去抱抱她安慰道:“没事你还有我。”
江幽菲被抱在怀里,她有些无奈,这人好像没发现自己是在吃她的醋。
不过也好,就代表南青根本没留意过太和公主。
“我刚刚说的话你记住了?”
南青只好道:“我知道,一打仗就容易资本外流,这会只要荒北大发请帖说是本王举办宴会,请各地有头有脸的人过来参加。”
“然后外地人来到荒北,就会发现,哇!荒北车水马龙,四通八达、吃喝住行、玩乐设施、应有尽有,营商环境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