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2 / 2)
还有大部分普通出身的女工,有的人靠着自己在纺织厂学会修纺织机,成为纺织机师傅,开了自己的铺子专门修机子,自己成了掌柜。
除了正规女工每个月拿固定工资,还有一些因为家庭原因靠着缝缝补补过日子的妇女,也有了自己的活计。不再依靠男人。
甚至有的妇女因为无法忍受与丈夫离婚,自己靠着洗衣服,攒下钱学新纺织机的技术,成为纺织厂一名女工。已经在镇北府买下属于自己的一套院子。
或者有的心灵手巧的女子靠绘画投稿,投到商务府旗下的设计部,被采纳后一夜之间翻了身。
大量女子能够自力更生,使得岐北以穆先生宣传的女子亦可当家的言论得到了具现化的验证。
不仅成为年轻学子们津津乐道的讨论的课题,学子们更是以勤劳女工的形象,创作作品,投稿香香馆。
一时间香香馆多了成批成批高质量的文稿。
甚至关于荒北纺织厂女工的故事还传进京城,引起官家千金的关注。
由于荒北商人带来的影响力,使得京城不少人开始对千里之外的荒北感到好奇。
前太子,雁南王的管辖的地区到底有多发达?
每次京城流行点什么,基本都与荒北有关。使得不少自诩京城派锐气受挫,认为国都的影响力居然开始不如一个边境地区。
于是有心的人效仿香香馆,开了一个更有文化的名字叫雅颂阁。
雅颂阁同样广招故事,想压过香香馆的风头。
可这些年轻的京城学子们,哪里知道香香馆的存在本来就是娱乐人的生活与丰富精神内核。
必须的是吃饱喝足才能时间寻找爱好。
香香馆当初只是一堆闺中千金讲故事的地方。清闲自娱自乐的地方。
现在之所以变得那么出名,还是因为荒北的闺中千金已经不再满意只讲故事,纷纷走出家门,通过自己的学识成为女工文书,要么成为邮局管事。
真正走入基层与基层打交道。
而雅颂阁尽管名字取得好听,写出的东西都是狗屁倒灶,不接地气的东西。刚发出去不仅没人问津。
还被卓府为首的公子与小姐取笑,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望文生义的一帮人。
最后卓公子以骈文的方式嘲讽雅颂阁高高在上的天龙人。
雅颂阁出的文章被这么一批评马上就登了香香馆的评文头条。
使得荒北的读书人,开始对京城的读书人有些祛魅,他们地方的人好歹没有脱离基层,然而京城的人似乎与他们不一样。
何况荒北的读书人因为南青创造的良好的民生环境,让他们的思维与认知逐渐与京城人拉开。
原本岐北还在纠结穆先生的宣传,此刻也被京城人的雅颂阁吸走注意力。
发现京城人变得如此荒唐,朝廷也不管,而且未来这些京城公子哥可能还会担任朝廷要职。以后的大姚要在这帮虫豸手上,迟早要完。
反而荒北才是做到了理想中实事求是的地步。
荒北的文人士子开始反思,自己是不是对雁南王的要求太高?
真正不睁眼不知道外面的世界。
南青瞅准机会,广发京城三日游的幸运券,谁要是能在香香馆以民生经济写一篇策论,并且脱颖而出,就能获得免费的十人三日游。
文人士子大多不差钱,自费也能去京城。
可架不住雁南王如今是荒北全民明星,她说一句话,底层就趋之若鹜,发动自己仅有的墨水参与其中。
文人士子自然不会无趣扰民。
虽说他们不打算参见,架不住有人暗地偷偷参加。
一位寒门士子在一篇篇策论中获得第三名,第二名则是一位自称女公子的人,第一名则是方元。
谁都没想到第一名居然是个名不见经传的人。
方元举着策论,她傻笑道:“没盘缠了。只能靠赢奖筹集路费。”
而那位女公子自然就是江幽菲。
江幽菲自愿放弃名额。方元不贪只要了一张。
寒门士子拿到九张整个人都懵了。
这意味着他可以带家里人去京城游玩,而且食宿免费,回荒北还有免费车坐。
那些没中的文人士子当晚把自己关在书房反省,自己居然赢不了一个泥腿子。
尽管他们都不承认自己参加了比赛,但挫败感是真的。
已经有人偷偷拿着前三名的策论好一阵效仿。
荒北的舆论风气渐渐从只盯着雁南王一个,渐渐过渡到,荒北的读书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