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2 / 2)
还好老天爷宽限了时间,让荒北王活了下来。
让现在的荒北,成为西域人梦寐以求的黄金乡。
大量的商人都迁徙或者过来做生意。
很快水泥楼房里临时居住的荒北商人起了床,大摇大摆过来确认奶源,然后让人将大秤拿出来,按例,先称人,确定大秤没有缺斤少两,就开始交易。
荒北商人点了罐子,确定了卫生状况,扭头就对他们道:“最近去荒北定居的人越来越多,现在粮价都涨了。你们这里也涨了一点点。”
“以后三文钱一斤麦子,今天要四文钱一斤。”
话出牧民们都慌了,他们的日子本就过得紧巴巴,现在又突然涨了一文钱,原本六文钱两斤,现在得八文钱,使得很多人家最后只敢买一两斤麦子。甚至突族负责讲价的老族人出来询问能不能明天再涨?或者是不是打听错了?
荒北商人见他们抠抠搜搜,立即甩脸色道:“别不知好歹,阿塞北的价格与荒北市场价一样,这是荒北王规定的。”
“你们敢质疑荒北王?”
此话一出,牧民们老实巴交面面相窥,都怯怯望着荒北商人,不再敢有异议。
荒北商人见此满意点头:“你们部落才涨一文,而别的部落要涨一倍,如果大草原那边还继续跟大梁打仗,怕是粮价还要上一番。”
“要买,今天就多囤点,省得以后吃不起。”
第57章
牧民们不敢不从, 因为荒北商人透露的信息基本不会出错。
尽管这位商人十分傲慢,可对他们来说比起饿肚子,看脸色只是件小事。
牧民赶忙秤小麦, 五十斤一百斤地囤粮。
买回去的时候牧民不忘提醒邻居涨价的事, 邻居得知消息立即去通知亲朋好友, 于是一传十十传百,靠近阿塞北部落的几个部落, 纷纷去水泥楼将小麦抢购一空。
荒北商人赚得盆满钵满,拿了钱, 美滋滋回了关。
有些牧民瞅着不对劲,开始质疑道:“不会是骗我们的?”
“多买点粮食总没错,他就算骗顶多骗你两文钱。”有人持有不同的意见。
但基本都默认多囤粮食准没错。
直到下午突族的商人回部落,听说荒北麦子涨价到四文钱一斤, 商人气得破口大骂:“你们遭中原人骗了。”
“我刚从荒北回来,别说涨价,大米价格都跌到五文钱一斤, 麦子就更别说了,两文钱都能称三斤。”
牧民们听说荒北那边两文钱能买三斤麦子,顿时目瞪口呆,比起他们被骗的事实, 显然荒北的低价粮更令人心生向往。
大家议论纷纷:“荒北真是名副其实的黄金乡。”
“要不我们也进关做生意吧?”
“与其放牧不如替中原人修路。听说他们那边还要人。”
突族商人没想到他们都解释大家被骗了。结果根本没人在意,反而对荒北更加心生向往。
不过突族商人能理解族人的心情, 如果他不是突人,他都想搬进荒北以后再也不出来。
而造成大麦低价的原因,正好与荒北大粮仓计划有关。
七月份正是收获的季节。
南青让司农们重点关注的玉米红薯土豆, 土豆已经初步达到收获季节,玉米和红薯下个月基本也要开挖了。
如今比起修路马工, 现在镇北府都在请收土豆的暑假工,规定一天工钱十文,一个月三百文。尽管是短暂的临时工,仍旧不少人趋之若鹜。
很多临时工都是荒北乡下来的佃农,他们没有像六县镇北府的居民一样,有王府的补贴,连低价粮都吃不起。
岐南岐北尽管已经归王府管辖,可土地却没有归还王府,当地百姓全靠那么一丁点公田栽种,五五分勉强果腹。
每每太阳下山都能听见村里人说镇北府多么发达,比京城还好。
村民都会调侃几句,你去过京城吗?拿镇北府跟京城比。
尽管大家不当回事,可有人听了进去,于是翻身越岭都要去镇北府看看。
没想到一来就凑巧赶上马路工招募,和暑假工招募。
正好从山里走出来的村民赶上好时候,工作了一个月就在当地租房,又赶上挖土豆的季节。
不仅一年的房租有了。低价粮也吃上了。
因为他们租的是王府公营的房子,一个月八十文,租的人不仅享受低价粮待遇,以后上工也会排在前面。
于是这些幸运的村民再落户住满一年,还可以得到镇北府的户籍。
得到户籍后,就可以回乡下将老婆和孩子双亲接到县城。尽管镇北府很多肉菜都比较贵,但粮食出奇的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