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1 / 2)
“曾经我以为晋王此举定会埋下祸患,后来住了一段时间,我发现削去当地世家与官绅的势力,反而更优化了统治。”
“没有世家与官绅,社会反而运转更快。”
说着蓝铃又摇头:“不对,不是没有,而是某些世家与官绅。”
“晋王靠着一家独大确实给荒北的民众带来繁荣,不过她也并非一家独大,很奇怪,她喜欢到处放权,每放的权只需要经过笔试与下基层就可以获得机会管理地方。”
“并且这些笔试并不简单,上面的试题都经过专业选拔知识的验证,可以说晋王有完整的一套运营模式。”
“它具备考察选拔,督察,甚至纠察。”
当然再好的制度都需要人治。
“还有每个季度对官场风气的监督,举报,还有定期考察,几乎每一层都在循环运转。”
太和公主道:“这需要大量的资金才能**。荒北如今有很大一部分是靠着经济好,才能运转。”
蓝铃却看到更深层的东西,她道:“经济良好自然占大头,但基础优势实际在于晋王打下的平台,摊平底层治理成本,打破商业官场的垄断,注入活力才是关键。”
“准确来说,荒北的各界人士都非常拥戴晋王,会积极配合她的每一个政策。”
“是具备一定的民制信念。”
此话一出。
邓世子与太和公主邓薇异口同声道:“横渠四句!”
“对,唯有调动所有人的积极性,所有人的希望,才能维持开明制度的运转。”蓝铃总结道:“一个相对公平的平台。”
“你们以后去荒北时,一定下基层去探访那里的百姓,就会知道公塾九年教育,就是日后荒北官场的大功臣。”
“从基层出身的孩子,只要入朝为官,哪怕只有一撮人保持初心再回到基层,也足够带动地方的繁荣与安宁。”
蓝铃最后惊叹道:“何况荒北现在每年都有几千人毕业。”
即便不入朝为官,以自己的学识仍旧能为荒北添砖加瓦,并不担心像大梁这样官位冗重朝廷负荷难行的问题。毕竟困扰任何王朝的问题都来自于官民矛盾与土地兼并。
荒北的公有民制具备一定的先进性,甚至提出了一个解决土地兼并的好思路。
那就是公有地率必须占大头!正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只要私有少了,便能维持秩序和结构的稳定。
因为现在的荒北就是一个政治清明,教育良好的理想乡。
她的理想乡。
“好了,你们都回去好好想想,不必送我回去。”蓝铃出了世子府,她直接乔装打扮去了京城郊外的地区,果然发现坐立在贫民窟的地方,有一个竹棚搭建的简陋邮局。
尽管不敢叫荒北邮局,但邮字就代表它出自荒北。
蓝铃迈步走向邮局,她垂落的衣袖里正握着一封信,指尖已经紧张地抠了进去。
上面娟秀的笔迹分明写着:晋王亲启。
第77章
郊外的邮局管事就一个人, 还有两个满* 身补丁的孩子。都是管事在附近贫民窟收养的孤儿。
蓝铃披着斗篷进来,首先就从孩子的脸扫过,虽然衣服破烂不堪, 但至少不是面黄肌瘦。
还有女孩儿不说被养得白白嫩嫩, 衣衫遮体, 谈吐大方。
“客官,我们这收费很贵的, 当然您要是非要拜托也会送,但时间上并不固定。”这里的管事拿出一本报账表撕下一页:“大梁的路费, 好处费,茶水费,甚至是安保费,总共加起来五十两。”
蓝铃若有所思一会儿, 便问道:“那管事应该赚得盆满钵满了?”
管事像是听到什么笑话一样:“五十两有四十九两都是要交给大梁那些爷的。比如衙差,地头蛇,路霸, 甚至入门都要打点。”
“请问客官有钱吗?”
“包送吗?”蓝铃将信封背面放在桌上,推到管事手上,再取出一个钱袋子压在信上。
管事拿起钱袋子掂了掂,承诺道:“有信必达。”
蓝铃反问:“只为了一两?”
管事见来者既没有恶意又打破砂锅问到底, 他便如实回答:“一两够荒北一家五口吃三个月,期间还能吃三五顿肉。”
蓝铃顿时了然一笑:“米不用钱吗?”
“荒北的公有田保障了三餐。”管事收好钱袋子和信封:“至少是饿不死的。”
“那拜托了。”蓝铃听罢毫不犹豫压下帽兜转身离开。
管事立即喊来两个孩子, 收拾行礼,他们马上去荒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