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1 / 2)

因而,郑先生并未要求铭儿重进启蒙班,而他家启蒙班一季束修是二十五两,普通班是十五两,待考班是二十两。

启蒙班和待考班刚好是他主要带着,有个今秋也要去参加乡试的先生辅助。

偶尔他的长子也会帮忙带带。

他的私塾学生不多,分班却算不少,每个班都有一个先生带着,因而,学生读书情况,也能及时仔细地跟进。

学生成绩自然也能起来,继而令郑家私塾也成为教学质量过硬的私塾,扬名于县城。

只不过地处城西,收学生也有资质要求,并不是给钱就收的营生。

叶家一送就是三个,虽然有个刚过了启蒙界限的孩子,但郑先生还是只按普通班来收,还给少收了五两银子。

这可不是小数目了。

但叶重信却没推辞,因为人家先生让了利,这是人情,若推辞,实则是让先生难堪。

他送上了一篮子登门礼,当场付了四十两银子,郑夫人什么也没说,笑呵呵地收下了。

“既然来了,就让他们过来这边,先适应一下这里的读书情况,下午就得正式上课了。”

郑先生笑着开口,这时儿媳妇泡了茶过来,叶重信接过喝了两口,便起身回去叫小的们背了书箱过来。

他走后,郑夫人才在二儿子的催促下,将篮子打开,郑先生却并不喝斥他们的无礼,只是笑着摇了摇头,便又回去上课了。

“这是?”盖子一打开,郑夫人和二儿子、大媳妇皆是一愣。

“不会是在糕点铺子买的吧?”二儿子拿起一块红豆糕看了看,诧异地道。

“回头我问问去,若是糕点铺子买的,可花钱了。”郑夫人便道。

不过也不好再退回去了,再说刚才便宜了五两银子,吃一篮子点心,也吃得的。

于是这事儿就搁下了,很快叶青喜便领着叶子晨和铭儿走进来。

他们来送过货,又是认识的人,到也没有怯场,见了每一个人都行礼打招呼。

大媳妇便笑了起来:“娘啊,何必去问,这不是现成的人来了吗。”

郑夫人也笑了起来,便问叶青喜他们,叶青喜如实答了。

“原来是今年要做的买卖,那就好,我们先尝尝。”郑夫人便笑道,拿了块水晶酥饼先咬了一口。

听见他们说话,郑先生便走出来,带着三个孩子去排班。

第470章 上私塾

小兄弟有基础,去的是带差不多少年的袁先生班里。

铭儿是刚过启蒙的,便去了今年同样升班的小班里,先生正是他的儿子,小郑先生。

小郑先生也是举人,明年直接去参加春闱,他平时很少带班,只是帮着带一下启蒙班,以及刚从启蒙班出来又还算懵懂的孩子,半年或是一年,视班里情况,再转去另一个陈先生的班。

郑家私塾分班这么细致,其实要令自家少赚不少钱,因为像铭儿这样的小蒙童,完全可以在启蒙班多呆一年的。

换班可就少十两收入了。

但他们却依然坚持,多年下来倍受爱戴。

叶青喜他们几个去了班里后,经由袁先生介绍连忙与同窗行礼打了招呼。

或许他们没有见过这些同窗,但这些同窗却是见过他们的,一时间场面就热闹了起来。

袁先生也不阻止,给了他们一盏茶时间彼此熟悉,这才开始上课。

铭儿这边都是差不多大的小孩子,到是没这么热闹,只是目光好奇地打量着。

铭儿有上私塾的经验,到也不畏惧。

很快,他们就融入了自己班里,开始听先生讲新年要上什么课、读什么书、准备什么书册…

城里的私塾可不是村塾,为了给你省几个钱,很多人都没有书,靠自己抄写出来。

然而,当叶青喜和叶子晨将他们抄写装订成册的纸从书箱里拿出来,问先生这样的可不可以时,班里再次一片惊哗。

袁先生立刻走过来一一翻看了几页,脸上露出惊讶欣喜的表情。

“好,你们可以用。”不过袁先生心里却有些无奈。

这书都整齐地抄出来了,今年他要上的课,他们要不要听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