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1 / 2)

这是他和周家人讨论了一中午也没得出结论的问题。

他们自认也不笨,在街头也没少见摆摊的,可人家最多两样儿,一样儿的也不少,比如面摊就只卖面,最多再卖点茶叶蛋。

买包子的也卖馒头,卖豆腐脑的就卖豆腐脑,卖馄饨的甚至不包饺子。

只不过通常不同的摊会凑在一起摆着,比如卖馄饨的不远会有个包子馒头摊、卖豆腐脑儿的不远有个炸油饼油条的摊…

他们一下多了几门手艺,人手又够,全做起来也无不可,可他们刚做起来的生意,只敢搞两只大炉,这已是极限了呀。

听了二哥纠结的解释,叶青凰与叶子皓相视一眼。

叶子皓便说道:“面摊是肯定要有的,不然你不是白学了手艺么。”

“那就看面摊配什么最好吧。”

叶青凰听了也思索着,要充分利用资源,资源包括锅和人手,还有成本、销量等问题。

“我在街边吃面会吃一个茶叶蛋。”叶青柏连忙说道。

“我会想吃碗馄饨,不想吃面。”周氏也提出自己的想法。

“那你们见过街上卖什么最多?”叶青凰于是问周氏。

周氏与叶青柏相视一眼,便道:“我见过最多的是包子馒头,还有馄饨。”

“饺子没有么?”叶青凰诧异,虽然饺子比馄饨贵,但也不至于没有吧?

“我没有城西见过。”周氏摇头。

“那就是说,做城西生意的摆摊人,主要是卖馄饨、包子、馒头,因为这边的人可能最喜欢吃这个,或者划算,或者方便。”

第513章 随市场需要应变

“但你们在城西摆摊的话,也可以卖这个,若是摆摊到城东去的话,不防明天早些去城东看看,街上都有什么卖。”

“在摆摊之前,多逛逛,但不要轻易去打探人家的生意,以免将来你们摆摊被人认出来,得罪了人。”

“但有一点你们不必担心,现在手艺都会了,你可以今天拉面配馄饨,搭上鸡蛋,明天刀削面配包子,搭上玉米,后天饺子配拉面,搭上鸡蛋,大后天馄饨配炒饼,搭上豆腐脑儿。”

“你会的东西多,随便搭配,再看什么好卖,就多配那个,再根据天气来,冬天吃碗热呼呼的面或者饺子,夏天吃碗容易下口的馄饨或是豆腐脑儿。”

“秋天气燥,用菊花冰糖红枣配茶,春天还可以煮莲子红枣蛋花茶。啊,我的意思是,你可以随便搭配,不一定做一样就一辈子只做一样。”

叶青凰一通说,看到叶青柏和周氏听得怔愣茫然,不由尴尬一笑,知道自己有些扯远了。

但她的目的也是为了打开他们的思路嘛,不要局限在某一种手艺上,或者一定跟街上别的摊贩学。

这也是随市场需要应变,不拘一格。

听子皓听明白了,不由莞尔一笑,并未开口。

“你的意思是,只要我们摆了摊,也不一定就只做早上生意,早上卖完面,中午可以卖饭,下午可以卖茶,晚上还能做夜宵?”

叶青柏果然是精明的,已经从叶青凰的提议中打开了思路,想到更远。

叶青凰勾唇,不知该不该点头。

二哥这一下好似放飞了思想,什么都想做么?

“啊,我不是什么都想卖啦,我意思是,买卖是灵活的,看客人喜欢什么吃的,只要做得来,就如凰丫头说的,不一定学了做面就只卖面,你说到炒饼,若能摊饼子,也是可以卖的。”

叶青柏转眼就看到爹沉了脸色瞪着自己,吓了一跳,连忙笑着解释。

“是这意思,生意是灵活的,你得自己在实际买卖中应变,不然,万一到时面不好卖呢?你是守着没生意的摊子,还是赶紧放弃做这买卖?”

“若是馄饨好卖,你也可以去卖馄饨,你觉得夜市好做,也可以去做夜市,只要你做得来,觉得生意稳,便可以。”

“最后,你依然是两口锅、两只大炉、几个人手,你的成本最多是面粉、肉,再加其他食材,面粉你可以做包子、馒头、擀面皮儿,拉面、削面,甚至面疙瘩。”

“这就决定了你的买卖变化,只要面粉做得出来,做起来方便,有赚头,就行了。”

叶青凰连忙点头,笑道。

叶青柏听得不由笑了起来。

这么灵活应变的方式,到是挺适合他的,有手艺傍身,就算不做,心里也踏实,因为他可以随时做这档生意,随时增加或改变要卖的东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