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1 / 2)

叶子皓便说道。他刚从粮行回来又要过去,时间都耗在路上了。

叶青凰一想也行,让拓儿去那边就有伴儿玩耍了。

叶青柏自然没有异议。

但叶青凰觉得小孩子拿个李子吃有些危险,于是便又拿了块玉米糕把他手中的李子哄了下来。

还好拓儿只要有吃的都好哄,并不哭闹。

叶子皓去厨房里和娘说了,不一会儿叶张氏就洗干净手走出来,牵了拓儿出门。

拓儿虽然跟二奶奶不太熟,但听说是找哥哥玩去立刻就蹦跳地跟着走了。

叶青凰接过叶子皓倒来的茶也坐了下来,便问二哥的铺子生意如何。

叶青柏当初学了手艺回去后一直在练习,而周家觉得做铺子生意更方便,因为可以做更多买卖选择,就算生意清淡,也能在后院里做木工。

于是经由周家爹的人脉关系,他们在城西南距离吴家私塾两条街的小街上重新租了一个院子,一大家人就搬了过去。

原来住的地方因是工匠聚居,平时联系起来方便,但周家爹是工头,本就做出了自己的关系网,到也不用强求住多远。

何况他们还是在城西住着呢,物价、生活都不相上下。

主要是那院子带着两个铺头呢,不小了,价钱当然比原来的贵得多,是两倍吧。

但若把生意做起来,所赚用来交房租,对他们来说就是赚了,他们平时还有别的赚头不是?

对此,叶青柏也很满意,所幸当初订制的三用炉还没开始打制,便改成了普通大锅,再加一口鸳鸯锅,一边用来下馄饨、一边用来炖汤。

他们本是工匠,对这种设计方面的事情都是很熟悉的,经叶青凰点醒之后,并不难按自己的实际意愿改造出来。

练手艺、为铺子做准备、搬家,一切就绪也到了四月中旬才把铺子开起来。

开张那天早上,叶家人和周家粮行的人都捧场去吃过了。

虽然拉面还是有待提高,但对一般客人来说,并不一定吃出差别。

而有了铺子,叶青柏也将刀削面拿了出来,目前这两种面也成为铺子里的主流品种。

再加上面码和汤料的心思,到月底时就有回头客了。

为此,除了周家娘帮带外孙和自己的小孙子,就连周家爹和二舅哥没事情的时候,也会在铺子里打下手。

虽然是以周家大舅哥和叶青柏来合伙的,但周家人手也不少,主要手艺又在叶青柏手中,最后他们商定的分利方式是五份,叶青柏得二,周家得三,但在成本上却是叶、周两家平分。

从客观角度来说,这样分配已经是最不伤和气、对叶青柏来说也不算亏的方式。

至少目前成本并没算人手工钱,只是将铺面房租分割了出来,加上一应器物、粮等消耗算了进去。

周家人手谁来谁不来,根据生意来看,由周家爹娘来安排,而叶青柏和周氏是肯定没有替换的人手。

生意做了大半个月,没见多少赚头但也没有亏。

第526章 没有老太太的端午节

擅长算小帐的两家人对前景很是看好,就连周家爹都说,等他老了就在铺子里专门收钱,不干别的。

当时叶青凰去吃过一回后,还提议,若是忙得过来,夏天时可以增加豆腐脑。

生意也不用直做早上,必要时还能增加饭菜速食,面可以早晚卖,这样二哥就不用一天困在铺子里。

既然有了铺子,当然要物尽其用。

还可给附近铺子提供外送,也写些价格单去铺子里发发,每天早上安排一个人沿街去问,拿回订单直接送货。

有没有生意试过就知道了,而事实证明,确实为铺子里拉到不少外卖早餐单子,有的要馄饨、有的要拉面。

到是没人要包子,蒸饺还没有做,打算这个月大家适应了后,就增加蒸饺和豆腐脑。

生意向好,叶青柏此时说来眉飞色舞、心情十分好。

叶青凰听了没有再给建议,就目前发展形势来看,已经很好了。

正说着话,叶青霞就同着徐家福过来了。

他们在院门前下了马车,提了不少杂货铺的好干货做礼。

只不过叶青霞放下礼物时,却表情有些复杂地看了叶青凰一眼,似乎想说点什么,最后看了徐家福一眼便忍下了。

叶青凰只一眼便心下了然。

连忙说道:“今天只是在我们这边吃饭,等下你送爹回粮行时,把这些东西拿过去吧,爹在粮行吃住,这些东西拿过去方便一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