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9章(2 / 2)

“咱们可以先买一间小铺子,把生意做起来再添一间大的。”叶子皓却说道。

他并不想以自己的生意帮别人暖铺,暖热的铺子若不能继续租下去或者盘下来,将来一搬走,别人肯定抢着要。

生意在那里做起来了,对别人有利,对他们可就是人气的损失了。

叶青凰一想也对,买下的铺子是自家的,慢慢炒热才对自己有利,租别人的风险要高许多。

将来他们调任,自家的铺子也可以不转手,继续开着就是,新城守总不至于给他们穿小鞋吧,同在官场随便得罪人可没这么傻。

叶青凰垂眸想了一会儿就有了主意。

“明天你们把田庄刚收的麦子运回来,我让大总管去打探一下这里的粮价。”

“再放风出去,官田新粮,城守府有售,看这买卖如何,哪怕一斤加上一文钱,对咱们都是利益。”

毕竟这田他们未发一文钱就得到了一百亩,也没花他们的力气和精力,就收获了百田的粮,按亩产八百斤,也会有八万斤粮。

但经营多年的官田,怎么也会有八万多斤吧?

扣掉佃农抽粮一成半和各种损耗,加起来要扣除二成吧,最后能到手六万多斤粮也算不错。

在靖阳时的卖粮价,送到粮行过称的干粮好价是十二文,跌价但能让农人接受的是十文,卖到好的也能卖到十五文。

地头价当然更便宜,而卖价,碾壳价最少二十文,高时也能卖到二十二文,不碾壳则是十八文,高时也能卖到二十文。

但这里是青华州府城,不是靖阳小县。

因而,他们可以不用铺面,直接在城守府外面摆摊,将这一批没花成本收来的官粮以不碾壳价二十二文、碾壳价二十五文去卖。

第749章 衙门掌控的是一条均线

这个卖出价钱应该不算贵,这一批货若能顺利卖出,最少能赚到一千四百两吧。

关键是,他们还没开铺,也未立商户,算是利用城守的优势将粮换成钱。

加上靖阳带来的两千八百两,就能有四千二百两了。

再找中人谈谈价,四千两应能在城西南一带买下一间三铺头带两进后院、不带侧院的铺子。

而这间铺子,先把干货生意做起来,再把糕点搭上去卖。

同时招收伙计,让伙计守铺也有地方住,糕点作坊就搁在城守府里,每天送货过去便是。

在京城时,他们不就是这么做的吗。

杂货铺卖糕点当然没问题,京城孙掌柜不也是这么做的吗。

听她这么一说,在京城呆过的几人立刻点头便露出了笑容。

而最熟悉粮行生意的周子康也迅速算了价,确如叶青凰算的,按二十二文的价也能卖出一千四百两,何况还可能卖到二十五文呢?

他今天光看铺了,也没进粮行看看这边的粮价。

正说着话,周先生也回来了,一听大家在为买铺的事发愁,还打算卖粮,便笑了起来。

“历来户部管钱粮和人丁、田地,我们户房自然如此,这青华州及各县粮价,自然都是有据可查的。”

此言一出,众人齐刷刷地望着他。

“当然,衙门里掌控的是一条均线,各地粮行则根据实情略高或略低,但若超线,衙门就要过问,不然就是渎职。”

朝廷要维护这天下太平,可不只是管管庶务论论政,民以食为天,自古种粮、卖粮、买粮,都不输于兵家之重。

具体实情,就看当朝是否清明、地方官是否廉政。

但规矩是早就立下的。

听他这么一说,众人都无语了,那还不是没个准价嘛。

而叶子皓却问:“碾壳价卖到二十五文,可超线了?”

“没有,丰收年二十五文,超过二十八文官家就得干涉,灾荒年超过三十二文,就属于乱价,官家要负责的。”

周先生看向叶子皓,正色地道。

叶子皓还只接收了文书,并未一一去细看,对于一些行情、规则,只了解了大概。

周先生已在任半个月,这又是他的本职,自然要明白得多。

“比靖阳的高不少,我回去得算算从靖阳到青华州这条路得花多少成本,若是做得,从靖阳运粮过来到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