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章(1 / 2)

到那时他还得费一翻周折了。

周先生连忙说有空,他明白,是因为他们刚才记录了王家这边的口供,叶子皓希望同由他们记录杨家那边的口供,也作为本案的见证者。

于是他们立刻将口供纸张收好,带上笔墨先回正院,将这边的口供记录留在西厢房的柜子里锁上。

与叶青凰打了声招呼,叶子皓就同他们一起从西角门坐了马车出去,赶车同行的是庄明宇和武明扬。

杨家,几名府卫正在院子里呆着,杨家人虽然有些畏于官府中人在家中,但也明白这是叶大人的好意。

就连杨家附近巡逻的府兵都很多,队伍来来回回的,若非武功高手,根本靠近不了杨家。

不说全府城,就这城西一带的人家都知道,杨家被城守大人保护起来了,都在议论说这叶大人是真为民作主的清官。马车悄悄来到门前不远停下,武明扬立刻去敲门,府卫问过杨老爷杨明达之后,武明扬就朝这边招了招手。

叶子皓他们就下了马车大步走了过去。

马车没在杨家门外停留,而是隔着一些距离停着,旁人也不知道马车主人是来找杨家的。

这时候已入了夜,各家或在家吃晚饭,或吃了晚饭正忙着事情,加之街头巡逻府兵多了,也没人敢出门闲逛。

没人知道叶大人来了杨家。

杨家小厅上,杨夫人亲自奉茶,神情有些紧张。

一个少年和一个孩子进来给叶子皓下跪,被扶了起来。

少年杨钰十五、六岁年纪,在城西一家私塾读书,文质彬彬、形似孱弱,但目光坚定,透着股清冷。

孩子六岁多了,看着比铭儿矮半头,有些瘦小,一双目光却带着丝忧郁,直直地看着叶子皓。

看得叶子皓一阵心酸。

“五年前,在下还只是一个童生,出身农家,在村塾里读书,父亲只是一个木匠,却不希望我也当木匠,希望我读书入仕,出人头地。”

叶子皓目光温润与那孩子对视,却突然自顾说了起来。

杨明达坐在一旁听着,看着这样的大人,有些明白他的意思。

为人父者望子成龙,本是常情。

他也从叶子皓的目光里,看到了对自家孙儿的怜悯。

“大人如今已出人头地,之后呢,会做清官为民作主吗?还是与那些赃官、黑官同流合污?”

突然,少年杨钰开口,神情终于有些激动,少了几分清冷,而多了几分怨怒。

“你希望如何才叫为民作主?”叶子皓这才看向杨钰,语气平静地问。

“…”杨钰愣住。

第770章 最坏的结果

他知道当官要为民作主,但如何为民作主,他也说不上来。

毕竟他不是官,也没见过这样的官。

“本案要审,有几个难题,王家拒不认罪、牵涉甚广、前任城守已调任,就算最后还你公道,这条路也很艰辛。”

叶子皓突然话锋一转,直接就说起案子来。

而他的话也让杨家人齐齐变了脸色。

“就算本官一路查出真相、查出一干涉事人等,也判不了王家次子的重罪,因为没有证据证明他杀害了杨恪,最多只能证实当初事件的起因,以及买官错判的罪。”

“涉事帮手最多是做伪证,最后能被判的,怕也只有前任城守一个,而他已因任上无甚建树而被朝廷调走,我能送他一程的是丢官,此案能不能让其下狱还得两说。”

听他讲述实情确实如此,顿时都露出了悲愤又忧愁的表情。

而那孩子也是如此,叶子皓却没有支开他,已经读书了,又事关自己父母之冤,他有权利在场听着、记着。

“这就是为民作主最坏的情况,虽说我已派了捕头去河阳县彻查当年事故原因,但毕竟已过去五年之久,能否查出真相,真相又是否对本案有作用,目前皆是难说。”

“若是人为,能杀的只有凶手,买凶或指使之人,最多判上几年,甚至因为其死不认罪而依然无法仗诛。”

“我这么说,各位明白么?”叶子皓看了一眼厅上几人。

妾室与庶子女并没在场,毕竟这是嫡系的事情,庶子女年幼也不便参与过多,以妾室身份也不便拜见大人。

因而,此时在厅上听叶子皓说案情的就是杨明达与夫人,杨钰与侄子杨思。

杨思的名字,是当年杨恪被判流放之后才取的,用意如何一目了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