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4章(1 / 2)

虽说府学只是教书的地方,但府学教出来的士子多半是要去春闱的,春闱每三年就要上榜那么多人。

因而没人谁敢小看这样的地方,没人敢轻视这里的师长。

而叶子皓以状元之名、城守之尊,从一开始就以谦和后进的姿态与师长们相处,也得到了师长们的看重和信赖。

未来,他们都会是亦师亦友的存在。

几筐莲蓬、几个西瓜,不值什么钱也不是重点,重点是今天他们来了,也交流、沟通了最近的事情。

这不是普通吏政,不是叶大人正在审理的案子,而是事关百姓、士子福祉的事情。

自然,府学师长们知情有数,也会在必要时为人证、为上达天听时帮叶子皓美言几句。

盛名在外固然累,但若无名,谁听你说?谁信你说?

叶子皓以农门状元的身份,初到青华州就顺风顺水、广积声望、以自身魅力得到无数人追随、爱戴、称赞、信赖。

凭的就不只是他十几年寒窗所读的书了,他懂得利用一切资源为自己造势、把握一切机会将百姓利益最大化。

他在第一时间就得到了百姓的人气,正所谓水涨船高,也便是如此。

回到府里,大家便各自回去歇息,既然事情都忙完了,当然要好好歇歇,明天又是新的忙碌一天。

自七月二十二开始,当初分派几路下去县城送钱的一行人,便浩告荡荡、热热闹闹地陆续进了城。

不过大家去的县城不一样,回来也就从不同的城门回来。

但每支队伍也都有不少人,再加上车马、吏从、府卫、府兵的阵仗,立刻就轰动了街头。

第857章 带着他们发家

知道他们是一路奔波去县城送钱粮的,百姓们夹道相迎,说了许多感谢的话。

那些在官场混了多年的主簿们、从官们还从来没有见到过这样的场面,而且自己的努力被人如此肯定、赞扬,

一时之间心里也是激动欢喜,有的还热泪盈眶,觉得自己这一路的辛苦都值得了。

为官者若能得朝廷嘉赏、得上司倚重、得百姓爱戴,便是最荣耀的事情。

陆续回来的人都被叶子皓特许先回家休息,歇好了第二天再来汇报工作。

如此有人情味儿的上司,可让大家更加感受到了温暖。虽然他们此行是职责需要,也是领命而行,再辛苦也是他们份内的事,必须做到的事。

但上司却知道你的辛苦、体谅你的辛苦,这就够了,比说一百句虚伪的客气话更实在。

第二天早上,大家都早早地来了,在叶子皓到衙门时,便过来汇报工作,将这一路拟写的资料、文书交给他。

叶子皓匆匆看了一眼便道:“一会儿我还得升堂,稍后再看,你们辛苦了,晚上到我那里喝一杯,再来详聊。”

几人立刻高兴地作揖答应了,便识趣地退下。

大人不但许了他们休息时间,晚上还摆犒赏宴,而不是理所当然地接受他们的辛苦,跟着这样的大人当官,真是幸运。

他们走后,叶子皓便将那些资料交给叶华英,低声道:“华英哥,你拿回去把这上面的数目都算一遍,等中午再与周先生对一下。”

叶华英便领了任务回后衙去了,而叶正诚则收拾了今天要升堂的的东西,同叶子皓往前头去了。

叶正诚和叶华英回来,叶子皓就觉得轻松多了。

再加之最难办也最有大成效的三个项目如今都落实了,而且取得不错的成绩,叶子皓心里是松了一大口气的。

就算这官只能做到这里,他也觉得值得了。

而那八十三件案子,估计这个月就能全部审完,虽说最近又收到几张新状,但多是民事纠纷,容易调解。

而且有人递新状,也是因为信任新任城守,觉得自己处理不了了,就跑来找叶大人评理。

但叶子皓身为城守却不能私下调解,不然私下发生了什么,若有人诬陷他私收贿赂,他都有嘴说不清。

因而,即使是一件很小的事儿,他也会先收状纸,再择日升堂当众处理。

而今天,因为六房主簿都已回岗,也就意味着所有的事情都有个结局。

当天衙门也更新了这个结果,让外面关注的百姓们都知道,钱已拨到了百姓和各县学还有府学手中,而剩下的钱还有多少,打算做何用,也在墙上写着呢。

当天中午,叶子皓也给颜榜眼和李探花写了私人书信,又写了折子,准备第二天送出。

当天傍晚,叶子皓在水榭设宴款待一众从官们,又说了一些此行辛苦但大有收获的话。

傍晚时天气也凉爽起来,秋风晚起,拂过池面,将荷叶吹得微微摇晃,他们喝酒也很尽兴,到夜渐深时才撤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