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9章(2 / 2)

“好,骡阳离府城有五百多里路,万阳则有六百里路吧,都在离阳山脚下,听说离阳山也不是很高,但能遮挡不少北边来的寒风了。”

叶子皓想到自己看过的青华州府志,就去找了出来又翻了翻。

骡阳县令是个六十老头,在任已有二十余年,可以说半辈子扎根在此,就等告老还乡了。

虽说任官期为五年,但不上不下的,也会连任,就像靖阳的何县令就是连任的。

一般调换得勤的多是州府城守,底下县令甚至衙门主簿,都动得少,因为属官只有熟悉当地民情、风俗以及吏政,才会更有效地办好差事。

当然不勤换也会造成另一个隐患,那就是势力根深蒂固,天高皇帝远,就忍不住把自己当作土皇帝,欺上瞒下、一手遮天了。

这种人,若不被朝廷连根拔起,就会成为毒瘤。

只不过东黎朝政清明,若有贪官,但还没有这般腐烂过,地方上也还有县学直达天听的权力,因而,朝廷对地方也不是一无所闻。

只不过是有些人无作为,但又暂时没有更好替换或是没有必要大动人事,才会继续留着。

一个县令,七品而已。

而今,叶子皓仔细看着这些七品县令呈上的文书,又不禁琢磨开了。

“不说这两个穷县的原因,就说这现状要怎么解决?咋感觉十有九成都需要接济呢?”

“县城只要经济不瘫痪,至少村里有田地、城里有商铺,那就一定有农夫、有富户,再差的,就直接从当地富户中找人捐助。”

叶青凰拿过叶子皓刚翻看过的青华州府志也翻到那两座县城的记录看了起来,却说道。

“咱们每次都是从府城想的办法,县城也有不少有钱人家,不能置身事外。”

“就是这次起心太晚了,不然早些带信儿过去,让下去的人了解了一下实情,城里有多少大户,到时每户捐万两,再从粮行或地头出粮,济于穷家。”

第865章 八月十五

“嗯,只要想到了就不晚,今年没有也有明年,总不成年年都让咱们府城出钱出粮。”

叶子皓听了连忙微笑说道。

周先生在另一边座炕上写要报去户部的文书,听着另一边的夫妇俩在那儿讨论如何让人捐钱、如何发挥那两座县城本土的特色赚钱,那两座县城的富户又是如何赚钱立足经营的,听得他心中暗笑。

遇上这样一对精于算计的夫妇,是青华州百姓之福,却不见得就是青华州大户的福了。

看看这段时间以来,府城的大户们是如何表现就知道了。

若是以往,直接往城守府送礼、送钱就好了,如今,礼送了、钱送了,却全拿去给穷家百姓了,也没有得到进入城守府喝杯茶的款待。

偏他们还不能不这么做,只要衙门告示一出,就得第一时间响应城守大人的号召,就怕被盯上,以后有麻烦。

而且现在不只是城守大人,连这市井百姓,他们都不敢得罪。

不然悠悠之口、人言可畏,让他们开门做生意的商家可真是顾虑重重,不敢冒险。

以少许的钱换来大名声,还能讨好城守大人,何乐不为?

而现在还只是在这府城里,县城大户还没有被盯上,可现在堂堂城守大人与夫人,却在商量如何打穷县富户的主意了。

真是…让人无言以对。

但总归来说,还是百姓之福吧,至少他们的算盘,不是为自己而打。

八月十五,在一片清爽的凉意中到来,但天气晴朗、鸟语花香,让人舒适自在。

今天八珍阁新增了四个口味的月饼买卖,提前三天就做了宣传,今天前来买月饼的客人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月饼和以前的糕点一样,也是按个数来卖,但一篮子有固定的个数,你可以买上几个,也可以买上一、两篮子。

只不过月饼的价钱要比糕饼贵,又都是新口味的,还是一大早新鲜出炉,自家吃或是走亲戚都非常好。

因而,有条件的客人还是会多买一些回去。

只不过生意好,这一天却把大家都忙坏了,好在私塾放假,衙门也放了一天。叶正诚和翠婶子被派去了八珍阁帮忙守铺,不然光是夏长生和秦家盛是忙不过来的。

就连梅园的六个丫环也派了出去,光是帮着数月饼就够她们忙的了。

而夏阳和王大年则帮着送货,也不经过铺子了,直接从城守府运出去就送去给客人,许多人家选择提前下订,到是省了排队之虞。

而钱氏的夫婿王桦和孙氏的夫婿许德山,就忙着将刚出炉的月饼和糕饼往八珍阁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