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5章(1 / 2)
虽说冬雪压顶、大雪封山封路封河,日子都很难过,独这两县灾情最为严重,除了本身的原因,也因为上头的官没有重视,或者说轻贱了穷人的性命。
因此,当老县令知道新任城守亲自来了地方勘察灾情,竟是激动感慨得当场要下跪磕头,为百姓道谢。
叶子皓自然是扶起了他,详细询问了经过,又调了历年来的灾情文书来看,再将问题最重的百几十个村子一一走访。
百几十个村子也有许多是挨着的,属于一个镇的也不少,叶子皓出身农家,带的又多是兵甲,自然没人畏苦。
反而是周先生连日辛苦会有些吃不消,叶子皓就让他在县衙户房的协助下负责物资发放,他则带了叶正诚、叶华英和一些府卫,再有几个县衙捕快的领路下,连日奔走在乡间。
先看过资料,一天将就近的几个村子都走上一遭,连续下来,最穷、灾情最重的那些村子就让他都看过了,之后好一些的村子,就是直接将村长和耆老们直接召集到一处来询问。
知道来的竟是城守大人,那些人也是激动得不知如何是好,个个哆嗦着要下跪,就让捕快给阻止了,说城守大人来一趟不容易,可不是跟你说场面话的,有任何难处直管照实说,如今大人在此自会为你们作主,若你们瞒着不说,以后大人走了,你这辈子就后悔去吧。
得了捕快的提醒,那些人也确实是苦怕了,虽说之前有人送了银两下来,但各家分下去,也只能解下一年半载的忧难,根本问题还是悬在心头。
因此,大家都说了起来,而叶正诚便在一旁做下记录。
田地少、地贫瘠,有的地方多是荒芜,大约是土质不适宜耕种的原因,又或者是别的原因,反正朝廷也没来开垦这里。
新地少,人丁若是增加,属地就只会更少,再加之有钱人的占地,农人有的就更少了,因而佃户也不少。
佃户替人耕种能得到多少?就拿叶子皓自己的田庄来说,不就被人从一成五克扣到了一成?
第902章 很怕被这年轻城守盯上
因此,叶子皓也对这两县为何会如此贫穷,便有了大致了解。
而当务之急,自然是帮着他们过冬。
过冬不外乎防寒与粮食,防寒有危房改建、非危房加固等措施,这个早就吩咐下去了,并不是要等大人下县才开始。
而银子也早就放下去了,还有口粮也有补足,这也是那些村长、耆老们说的,一年半载的安稳。
而他们不能安心的,便是这之后贫穷不能得到改善、防冬不能实施彻底而可能只是面子功夫。
因而,叶子皓夜里看了那些乡人所述的问题,与大家商议了对策,便拟了条程,勒令县令务必督促下去,若有怠慢必然重罚。
在这天高皇帝远的地方,自然就是叶城守最大,那县令虽说年过半百可谁敢轻慢?
毕竟是城守大人亲自来了,一时间全县上下都动了起来,条程拟下,照着实施便可,而随着叶子皓继续走访,县令就带着人开始各种修补,听说是官家掏钱,那些乡人自然是积极配合,都不要工钱,就帮着工匠把新屋都建起来了。
清一色的青火砖配泥砖,新屋也比旧屋宽敞、高大,而且盖的上青瓦,只有茅房、杂屋、猪牛羊圈鸡舍,才会是茅草屋檐。
可以说一时舍了破屋换大屋,可把那些穷家人都兴奋得比过年还高兴。
当然,也不是家家都有这样的大屋住,而是根据各家的人丁情况来决定的,你若是三口之家,最多管你一明两暗,谁还给你修座大院不成?
若你三代、四代同堂还没分家,则根据你意愿,屋子就修得多些,或是趁机分户,在那不好耕种的贫地重新劈出屋地。
每一天,不同的计划在同时实施着,进行得却很顺利,因为百姓们都知道这是上头的大人来为自家作主了。
方向掌握在叶子皓他们一行人的手中,底下人只要按要求办事便可,到也上下一心,每天都有新成绩。
这也就是叶子皓说的,虽然问题难,但还算顺利。
而与此同时进行的,也有棉被、棉袄等防冬物资分配入房,并不因你家修了大屋就不给你了。
穷和富,并不因房子而决定,而是你的田地、收入、人丁等情况。又有那家中有病人却无钱医治的,叶城守便让捕快找来村里或邻村的郎中,免费看病,医药费则由县里先记帐。
至于这笔帐目何时还上,叶子皓并没有强加在县令身上,而是准备等回头召集县城大户,让他们再捐些出来。
这毕竟只是小数目,又不是府城那样庞大的银款,不可能捐款义举全让府城大户担了,县城大户则无动于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