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4章(2 / 2)

原来陈家主这一趟骑虎难下,交了十万两罚银之后,愣是找王大人要修桥铺路,让他算算要多少银子。

王大人一翻卷宗,近来没地方需要修桥铺路,但是城门可以修一下,后来又一翻,发现通过宋王岭的路可以修一下。原来是没关系,也不是必经官道,但如今不是在那边垦荒么,第二个百亩兵田也在那边,就需要加固拓宽那边的官道了。

既是种兵田,那官道也为粮道,当然要修啊。

只不过这是朝廷的事,也是衙门的事,他们本就在计划着,只等朝廷地拨款到了就开始。

如今有大户主动上前要修路,他被问得急了就说正好有几条官道都需要维护一下。

身在官场自然都是精明人,就算有地方要动工,也不可能跟百姓明说,到时让这出钱的百姓留了名,还有他们衙门里什么事儿?

因而他心里有了主意,就说了一堆要修的,最后开口让陈家主意思一下便可,也不能将衙门之责,都压在一家百姓身上啊。

他把这话也明说了,自然是既要收钱,也不能担责。

陈家主心中憋着气,听了王大人之言也不敢太狂妄,以免又得罪了人,便试探地问:“五万两可好?若是觉得小民此举高调,再少些也好,以后也是来日方长的。”

“自然都可,不若就先给三万两吧,若是够了自然不让你多交,或是不够,到时自会另想办法,若数目太多,说不定要发起全府城的老爷们齐心协力。”

王大人也是思量过来了,知道陈家主也在顾虑,他自然也不敢大开口,便要了三万两。

陈家主一听也松了一口气,他本就拿了十万两出来,如今不过是多出了三万两而已。

若是十三万两银子再加上他陈家的面子,能够善了此怨,拯救铺子,也是值得的。

当下就说回头让人送银票过来,并当场签下了自愿捐赠衙门修桥铺路的承诺书,以免他日被人诟病,于他、于衙门名声都不利。

到时候若真的因今日之银又生新的事端,吃亏的肯定是他一个百姓,衙门绝对会推脱干净,拿他背锅。

有了这份承诺书,也就有个由头。

王大人收了承诺书自然是去户房找周先生说起此事。

这次突然而来的行动是叶子皓交代刑房和十二捕头去执行的任务,其他几房其实并不清楚怎么回事儿。

但周先生关系不同,这王大人自然跑来试探原由。

周先生只说是城守大人要做个什么生意,想在这府城里找可靠的商家,毕竟是叶家的生意,又是城守的生意,若做起来都有利益,但前提是合作方家底干净,不能连累人,这才有此行动。

自然,已详知内情的周先生这么解释,到也能应对外面人的猜测。

陈家主认为是叶城守在报复陈家,外面的人也都这么认为,行动本身的威吓性早已盖过了行动的初衷是为生意。

如今又被周先生这么一解释,想必传出去后,外面的人又得一片恍然了,最后吃了记闷亏的陈家,自然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

第916章 识趣

王大人把陈家主承诺了三万两修桥铺路钱禀报了一遍,然后请示地望着叶子皓。

“他若送钱来就收着吧,外界说本官报复,本官获得了什么呢,本官可是全城整顿呢,是他陈家自己犯了事儿,怎能扯上私怨?”

“再说,本官既未见哪位大户、也未对谁传达过私下的命令,这次行动可是堂堂正正公开透明地执行着呢。”

“陈家主自己负荆请罪,本官也是吓了一跳,事先并不知情,他要捐钱给衙门用于百姓福祉,本官也没有拒绝的理由。”

“之前咱们能为百姓造福,不也靠着这些大户么,本官为百姓初衷不变,这钱收得也理直气壮,不怕人诟病。”

叶子皓抱着有些坐不住的孩子站起了身,却淡淡地说道。

虽然这里只有一个知道真相的周先生、一个牵涉不深的工房主簿,但叶子皓这翻感慨地解释,还是若无其事地说了出来。

“大人说的是,大人自上任以来一心为民,外面的百姓看得清楚,咱们衙门里上下也很明白,若有人非用此事抹黑大人,下官们可不答应。”

“到时下官等自是要请命调查,看是谁在恶意中伤大人,就算大人受得这委屈,咱们当下属的可受不得。”

王大人听了连忙说道,心里也是琢磨开了。

如今这结果,已不用再去追究一切是怎么开始的,反正事情不分好坏都在外面传着呢,而衙门又得了十三万两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