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1章(1 / 2)

梅花酒也罢了,这葡萄酒卖得贵,当初叶子皓还往京城送了皇贡,从京城来的人还是知晓一些的,心里有任何不舒坦也被叶子皓的识趣抚平了。

很快,叶子皓的书信也送了过去,交给了宣旨太监收好。

因他不能尽快进京,吏部带来的文书却是写了日期的,又碍于他此时的地位而不能如何,只好把文书原样带回去。

不过叶子皓也没让吏部的人为难,毕竟多个朋友多条路,他也不可能真的仗着不能往外说的身份就胡来。

因此,他给出了承诺,当他出发进京时,会同时寄信给这位可能没有完成任务的郎中大人,到时再另行出具公文,等他过去报到。

第二天清早,宣旨一行就匆匆返回京城去,甚至没有惊动本地的城守向南飞。

当然这次宣旨比以前都低调多了。

皇上也被青华州府城百姓搞怕了,怕万一又出幺蛾子自扫颜面,因此这次他是通过圣旨直接与叶子皓对话,旁人知不知不是问题。

而在接旨的当天,叶子皓除了给皇上写了一封陈情信,也让武明扬飞鸽传书到靖阳。

除了告诉爹娘和族里这件事情,也是知道陈飞这时候应该已经南下,就不知道是到了靖阳,还是已往南华州来了。

陈飞年后会和赵沐扬、赵沐秋去京城,本来早就该动身了,只是分出了精力去忙田庄耕种一事,这时候还没过来。

但他们会带上自己的媳妇儿一起,既是去看京城那边的筹备进度,也是带媳妇见见世面,若是宅子已买下,如何安置也还是要他们的媳妇帮忙的。

陈飞他们是第一批,叶青枫和叶青柏回叶家村后再南下,是第二批。

叶子皓和叶青凰原本就不打算这么快去京城,如今接了圣旨先就延了时间,更加不会悄悄进京了。

当晚大家都知道他接了圣旨要进京做御史了,都很高兴地聚到一起吃饭,说起京城里的事情。

当年赵沐秋、赵春杏和小妹都是去过的。

只不过真正论出门,最有说头的还是赵沐秋了。

没去过的都好奇地问他京城长啥样儿,哪怕这样的话题早已问过无数遍,还是一遍一遍说得开心。

很快,靖阳就回信儿了,陈飞已经南下好几天了,叶重信他们知道叶子皓要做京官,一时欢喜、一时担忧,很是感慨。

自然,族里等着他回去祭祖告知先人,又问叶青凰是回村待产还是就在南华州生孩子。

这个叶子皓和叶青凰到还没有最后决定,他们本来是决定回去过中秋的,现在来看,若回去待产就要早些动身。

而且圣命已下,虽然叶子皓写信谈了条件,但皇上到底同不同意还是另说,因此,有些事情都要及早张罗,不能被动等待了。

这件事打乱了他们今年的计划。

而且传信上还有一句:徐家同行。

就不知道徐家都是谁来,还是全家都来?

飞鸽传书本就言简意赅,他也不好再问什么,只能让王钱氏带人先把明石轩收拾出来,假设徐家全家都来而做好安排。

之后叶子皓把小吉祥交给小姐妹带着,又有拓儿在,还有嬷嬷陪着,到也不必管他了,先把各处人手安排妥当再说。

叶青凰看着突然忙碌起来的男人,再看自己快要绣完的绣品,只得继续忙自己的事情。

新的帐房先生一共招来十五人,都是在南华州府城就近找的,有秀才功名并且四、五十岁年纪,叶子皓亲自谈过之后,签下了十年契约。

虽说是十年契约,却并不是卖身,而是用工活契,既防止生出二心或者使坏,又不影响对方行动自由。

工钱按年算,按季度发,一样管吃管住还要担负巡铺查帐的任务,吃穿用度和年赏都和府里其他人一样有例可循。

平常就住在南华州,负责总帐房一切事宜。

光是总帐房这一名头,就让那十几个老秀才欢喜不已了,总铺当然比分铺更有前途,何况工钱也不低,只要好好做事,未来一片光明。

第1272章 徐家人来了

又过了两天,陈飞在路上寄的快马急信送到,让赵沐扬和赵沐秋到前头的县城等着,再叫个人过去接一下徐家人。

看了信,叶子皓才明白,果然是徐家人都来了。

因为徐家福一直想走出靖阳县看看外面的世界,他长这么大就没出过县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