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2 / 2)

“萧玉京虽然腿残,却也并非如传言中颓丧的毫无斗志,太后下嫁萧玉京,是不是韬光养晦谁又说得清呢?”卓元良继续又说。

冯德昌神色果然警惕了起来,“你是说萧玉京也有谋反之心?”

“他已经猜出是我们要对温仪景赶尽杀绝,进府之后,还主动邀我喝茶,言语之间不乏威胁我不要再对温仪景下手之意。”卓元良对此说的还算规矩,没有添油加醋。

冯德昌若有所思。

卓元良又道,“温仪景刚到东昭城的时候,身边的陪嫁早已在路上被屠杀,她孤身入袁家,逆境中杀出一条血路,带领东昭城坐拥九州,怎会是良善之辈?”

“如今她在萧家境遇比当年好太多,萧玉京财富遍布九州,如若此二人联手,怎知来日不会改朝换代?”

萧玉京如今的出现,让卓元良越发忌惮温仪景。

冯德昌看着卓元良义愤填膺的模样,神色复杂,“有没有可能你想多了?当年她退一步,不是真的没有一争之力,而是不想再起战乱生灵涂炭。”

“元良兄,要我说,如今不是她要祸乱九州,是你的心魔在作祟。”

冯德昌无奈地劝道。

青州和雍州的将领都是温仪景的人。

雍州兵强马壮,若年前真的打起来,温仪景便是不能一统九州,也能割据一方自立为王。

可是她没有。

那二人当初和他们统一战线,未尝不是温仪景故意授意。

卓元良却还是有些听不进去,“未雨绸缪,我们离都城最近,总要防患于未然。”

这话,冯德昌也赞同,却还是道:

“温仪景的事情,还是暂且再观望看看吧,日后没有十足的把握,不要再挑衅她,这次她带走的是你唯一的儿子,下次还不知道是什么了。”

温仪景此人,最是擅长蛊惑人心,少年郎到了她手中,若没有坚强的意志,被养废也是轻而易举。

提到儿子,卓元良老实了不少。

外面,下人正将刚买进来的白天鹅放进湖中。

冯德昌不解,“我记得你家之前养的是鸳鸯。”

奉卓元良便将温仪景的话说了一遍,不过他并不指望冯德昌这种粗人能品出其中意思,当个闲话说说罢了。

冯德昌看着湖中洑水的天鹅,突然问,“你那个守寡的表妹最近任何了?弟妹真同意你纳妾?”

卓元良听的脸色一变。

第166章 玉京以命来做局

温仪景口中的野鸳鸯竟然是这个意思?

卓元良瞬间顿悟了,脸色一阵青一阵白。

太后娘娘这番话,竟然是要给自己的妻子岳婉秋撑腰的意思?

岳婉秋自然不同意他纳妾,也是因此动了胎气,再加上得知他对太后动手,太后在奉高身陷险境,情况便一直没好转。

到底是一路患难的结发妻子,又生下他的嫡长子,岳婉秋的娘家人还来的勤快,重重顾虑之下,卓元良便想着先将此事搁置,二老也提出带着表妹去庄子避暑。

想着一切等岳婉秋这一胎稳下来再说。

而表妹走之前,隐晦地到他跟前说,只要能和他在一起,有个安身之处,便是给他做外室,也不介意,母亲听到后也十分赞同。

这将卓元良快要歇了的心思又给勾了起来。

他如今是一州刺史,身份地位非同一般,纳个妾又有什么?

何况还是给无处可去的表妹一个安身之所,岳婉秋凭什么不同意?

对比之下,卓元良心中越发觉得表妹善解人意,即能成全他的好名声,还愿意给他带来快活。

作为一个男人,他实在找不出拒绝的理由。

要不是岳家人最近来的频繁,他早已经享受齐人之福。

可如今此事却被温仪景知道,她还特意来点他?

卓元良脸色越发黑沉了下去,谁不要个面子,此事既然已被温仪景知道,那便再也没了继续的可能。

否则他即便是东昭城的老人,被温仪景可以闹大了刺史之位也保不住。

冯德昌嘲弄的扯了扯唇,卓元良总觉得他是个武夫,不懂他们这些文人的弯弯绕,他的确是个粗人却又不是蠢人。

战场上领兵打仗,哪一场不得动脑子?

温仪景的存在固然让人有许多忌惮,可在兖州的这大半年里,与他而言最碍眼的还是卓家。

傍晚的风吹在身上多了些许凉意,卓家二老也终于进了府。

卓老爷子看着水榭里面色不愉的二人,笑呵呵地打招呼,“德昌也过来了。”

冯德昌客气笑了,“卓叔。”

看父子二人打眼色,冯德昌笑着道,“时辰不早了,我去看看太后娘娘是否得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