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1 / 2)

应承此时接受了自己有一笔巨额入帐的事实,他不由含笑:“存起来,等我弟弦音毕业后,给付个首付。”

这笔钱给应弦音付个首付绰绰有余,可能还会有所节余。

江保山:“可是银行三年利率大额存款不到2.5%。这笔数额即便能上浮也不到3%。应先生,你这笔钱存在银行一年也没多少利息。”

道理应承懂,但应承对理财并不熟悉。他的钱来之不易,理财有风险,入市要小心,从拿第一笔钱起,他就交给赵玉如,扣掉生活费后存到银行。

江保山:“应先生,你知道何先生的公司是专业投资的。”

应承点头。很多消息还是应弦音告诉他的。

江保山:“何家今年的营收百分之三十的利率来自何先生经营的何东投资。何先生在留学期间就创立了自己的投资公司,他眼光独到,出手果断,不过两年,资产翻了三倍。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何建深董事长才敢把这个投资公司交到他的手上。”

说到这里,江保山一笑:“应先生,何先生让我把零花钱一次性给你,同时也交代让我帮你好好利用这笔钱。”

江保山想起郑苏里对他说过应承是生世。

何暻霖做这些交代的时候,江保山不能不猜测何暻霖的意图是为了不让这笔钱流到赵玉如手里。

赵玉如是周春梅的贴身家佣。敌人算不上,但绝对是对立面。

江保山:“我给您定了两种方案。一是您直接委托何先生的公司,由我们为您订制投资方案,给您理财。一种由我给你推荐一些银行理财。只是后一种收益率如果求稳的话,最高不过5%左右。交给我们来投资的话,年收益率不低于30%。这个会写进合同。”

30%的收益率,应承难以想象。

江保山:“这只是写进合同的最低收益,但我们的投资经验会远远超出这个收益。”

应承心动了。如果真如江保山所说,他一年又会多出一笔巨款。除了给应弦音首付,他还有个开店的梦想。

应承:“能把合同给我看看吗。”

应承将合同仔细地阅读了两遍。合同并不复杂,每一行都意思清晰。

应承指着一行问江保山:“这是什么意思。”

江保山:“如果交给我们投资,封闭期为一年,一年内您不能取钱。一年期满后,您或是继续委托给我们,或是取出来都由您自行决定。”

不过一年不能取钱,自己手头上还有些钱,赵玉如这几年的收入也不少,想到30%的回报率,应承选择了把钱交给何暻霖的投资公司来打理。

应承在授权合同上签字,经过一系列的人脸授权后,银行卡上的这笔巨款被转了出去。

手机的转帐短信提示手续已全部走完。

这个时候,江叔忽然又从随身公文包城拿出一张黑色的卡片,双手递到应承面前,微笑着说:“这张信用卡是何先生的。您的钱都用于理财。以后您有什么生活费用,可以直接从上面开支。这笔费用,是何先生给您的额外开支,不算到您的零花钱内。”

确实如江叔所说,自己的零花钱一年都不能动,虽然自己有些积蓄,但自己现在没有额外的收入,但他也没有什么理由就此来用何暻霖的卡。

每个月用多少,他心里没有数。

江叔看出应承的犹豫,还以为他是在担心什么:“何先生说了这笔开支不算在您零花钱内,意思是您不用考虑任何还款问题。这张卡额度不大,只有五十万,不过也足以满足你的日常生活开销。”

五十万的额度对何暻霖这样的人来说,是个小数额,但对应承来说同样是笔巨额。

他的日常生活简单到拮据,花的每笔钱上百的都很少,这张卡对他来说奢侈到了不实用的地步。

应承摇头:“我已拿了我的部分,不需要再额外花何先生的钱了。这张卡您替我还给何先生。”

江叔仔细观察应承的脸色,并不是客气或是虚假的推辞。

江叔把卡收了回来:“那我先转交给何先生。”

江保山站了起来,应承跟着站了起来。

事情都又办理完毕,应承心想,也不用江保山送,自己就能打车回去。

江保山:“应先生,你等会儿。”

江保山出去了会儿再进来微笑着说:“何先生的客人已走了,我带你到何先生的办公室。”

应承欲言又止。

江保山:“您不想见何先生?”

应承忙说:“不是。我怕他忙,耽误他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