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1 / 2)
几大衙门平日政事多有交集,政见不一更是常有之事,相互之间隐有几分敌意,此刻气氛却出奇地和谐了起来。
将季仍有许多疑惑之处,既然掺和了进来,那就得弄明白:
“据各位大人所言,那刺客对侯府甚是熟悉,府内恐怕有内应或者就是家贼所为,不知各位大人是否查证过?”
周昌忙道:“世子在查,不让我等插手,听说这两日侯府已经打杀了十来个下人。”
众人皆叹气,这般各自为政,不通有无,实在不利于案子侦破。
周昌最是着急,他必须尽快解决掉牢房里人满为患的问题,于是赶紧拉回话题:
“我等先不管其他,当务之急是排查这些疑犯,该放的放,该查的还得继续深查,可人这么多,难度极大,耗时耗力,不知各位大人可有什么好法子。”
几位大人都沉默着,一时还真拿不出什么好办法来。
见众人都不开口,一直沉默的兰鑫说话了:“我有些想法,供各位大人参详,如果觉得可行,我们再商议细节如何?”
众人一听,都精神一振。
兰鑫作为此案的督察,可以直达天听,他出的主意不管好坏,皇上怪责起来都会留些颜面。
于是纷纷端正身子,洗耳恭听。
兰鑫清了清嗓子开口道:“据我这几日的观察,这应该是仇杀。
“刺客有几个特点:第一,容易得到或擅长制作迷香。第二,轻功绝佳。第三,出手干净利落,当是成年男子。第四,精通天象。第五,熟悉侯府布局。”
兰鑫见众人听得认真,继续道:"这几日封城抓疑犯我也参与了,刺客如此深谋远虑,不会蠢到留下把柄把自己坑到大牢里面来,这些人里恐怕根本没有刺客。”
可要说都是清白之人却也未必,最起码行事不羁的江湖游侠不在少数。
他们可以将这几个特点比照监内的疑犯先进行排查,再将具体情形酌情告知这些疑犯,鼓励其自证的同时,让这些人举证可疑之人。
只要举证了一条准确讯息或一个可疑之人,便可销案放人,发现诬告或胡编讯息者,罪加一等。
一时不能举告者,也可先行放人,但不能销案,不能离开洛阳城,且必须在规定时限内来府衙举证。
“此事对外必须绝对保密,我们几个召集人手,对被举告的人或事进行秘密甄别,兴许能从中找到些蛛丝马迹。不知这法子几位大人以为如何?”
周昌:“... ...”
方承恩:“... ...”
将季:“... ...”
三人目瞪口呆!兰鑫这番话一句废话都没有,却几乎颠覆了他们的认知。
三位板正的朝廷命官何曾使用过这等无赖手段?
但仔细一琢磨,又觉得这法子实在是高明,不仅解了应天府当下的难题,还在洛阳城中布下了两百多个暗子。
以这些人对市井及江湖的熟悉程度,其效用比官府派出密探不知强了多少倍。
三人兴奋不已,由衷的夸赞了一番,便围坐一起商量具体细节。
第4章 江湖旧事
兰鑫出完了主意不再管其他,将具体章程交由三位大人商议后,便告辞离去。
出得应天府衙,兰鑫直接朝镇国公府而去。
这还是承恩侯府出事以来,兰鑫第一次回府,心下也颇觉无奈。
在府衙内出了那样一个主意,不过是体谅了一番应天府的难处,也不想看到无辜之人冤死而已。
至于是否能据此找到刺客,兰鑫心里一点底都没有。
不过此举也不是毫无意义,至少能对京城的一些隐藏势力或可疑之人摸个底,做到心中有数。
平心而论,兰鑫一点也不想因刘国舅的死而卖力追查刺客。
承恩侯府历来张狂,承恩侯刘宣威手中人命无数,死有余辜。
只是兰鑫万万没想到动静会这般大,居然罕见的封城闭户,举全城之力追查刺客。
太子初立,外家是其最大助力和依仗。
当日惊闻承恩侯被杀,激怒之下,太子连夜求见皇上,恳请皇帝下旨封城追凶。
让兰鑫疑惑的是皇帝的态度。
兰鑫常年随侍君侧,对皇帝还是颇为了解的,皇上对承恩侯府的态度既矛盾又无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