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2 / 2)
日期是2010年8月5日,四年级的暑假。
“妈妈说,跌倒后要学会自己爬起来,虽然这次用的时间久了点,但还是自己爬起来了,这算不算做到了妈妈的要求呢?希望下次可以更快!”
大致内容是这样。
小孩子的话语看起来幼稚,却还是让林煦希有几分感触。
这么想来,她好像真的做到了。
小时候的她不会哭的事情,现在的她一样不会哭。小时候的她坐在地上好久才努力爬起来,现在的她一定很快就能站起身。
也是因为想起这个,林煦希意识到,从小到大,她一直维持着一个想法。
情绪是需要自己消化的。
她不认为别人的几句话能带来多大的转变。
跌倒?爬起来就好。不高兴?安慰几句就能好了吗?
这也是林煦希没问过江映时在不在生气、为什么生气、生什么气的原因。
因为她坚信生气的状态只是一时,他早晚能自己处理好。
回到现在。
坚信跌倒后需要自己爬起来,也自认自己能做到的林煦希发现一件事。
一件很重要也很麻烦的事情。
林煦希发现,这么多年过去,她已经能很好地处理和伤心委屈相关的情绪,却还是不知道怎么面对生气。
人的情绪有很多种,喜悦、悲伤、害怕……她唯独不会处理生气。
刚转学后的一周,林煦希曾因值日生过江映时的气,气他不和别人沟通,自顾自干完全部的活。
但这次生气,表面上说是生气,其实本质上更为温和,是一种正向的想要好好沟通的情绪。
林煦希知道江映时是好意。
姑妈就不同了。
即使林煦希再怎么劝说自己,她也只能从那寥寥的几句话中感受到不善。
如果这份不善只是对她本人就算了,林煦希足够强大,也不在乎口头上的几句讽刺。
可姑妈偏偏提到了她的朋友。
是从认识以来一直给予她善意,对她表示接纳的朋友。
这份足以称得上愤怒的气愤席卷了她,让她整个晚上都睡不着。
睡眠。
这件事就更为严重了。
如果不会处理生气的代价是损失睡眠,那一定是天底下最恐怖的事情。
顶着熊猫眼,满脸困倦的林煦希看着同桌那张紧绷可以称得上吹弹可破的肌肤,真诚指教:“怎么在生气的同时保持容光焕发?”
林煦希在想,同桌几乎每天摆着一张臭脸,却从未像她一样出现熊猫眼,睡眠一定很好。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简直是生气这方面的专家。
有问题向经验丰富的专家请教一定没错。
“专家”江映时:“?”
江映时满脸莫名其妙。
他纠结好几天想向林煦希解释鬼屋拉她手的原因,好不容易做足准备,酝酿好了情绪,此刻没了大半。
江映时面上带了几分茫然,而后,突然冒出一个想法。
也许,林煦希并不介意拉手?
江映时凝视了一会眼前女孩子的脸,除了眼下有些青黑,看不出来有什么不满和回避。
也对,如果她介意,早在游乐园就应该说出口,何必等到今天。
可她究竟是不介意他拉她的手,还是单纯不介意拉手这件事?
“……你为什么问我?”
别管拉不拉手了,还是先回答她的问题。
林煦希却有些难以开口。
她总不能直说
江映时是生气的专家吧?
想了想:“我只是觉得问你是最好的选择,别人都没有这么好。”
江映时脸红了。
“最好的”。
很直接很明确的用词。
江映时不知道林煦希会不会深夜在心中排序排出个一二三四,用数学比例或者度量尺之类乱七八糟的东西计算出每个人的分值。
总之管他呢,反正他是最好的。
这一刻,连上一秒的拉手问题都好像迎刃而解。
“我知道我很好。”江映时轻咳了一声,先应下来,又扭过头。
林煦希现在只能看到江映时的侧脸,却依然注意到他的眼睛亮闪闪的,像是心情很好。
但他是不是忘了回答她的问题?
*
最后还是没问到。
江映时在说完那句话后,过了一会,语气别别扭扭,像是在指责她:“虽然我很好,但你也不要讲得这么直白,这里还有很多其他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