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2 / 2)

那可是...杀母之仇啊。

茱萸连忙扶太后起身,轻声劝道:“仪妃娘娘年少气盛,一时用错了法子,也未曾深思后果。太后且消消气。”

太后却似是想到了什么,半晌后缓缓道:“哀家哪里是气仪妃,哀家,是怕皇帝想通了。”

“你现在就去一趟太医院,告诉薛岐,让他将先后的脉案重做一份,要细致写,定要先后的症状是体虚寒疾,久卧成痼。记住,必须写得滴水不漏。”

茱萸当即领命退下,原处,太后疲倦地靠在榻上,伸手捏了捏额角。

**

昭月宫内,珠帘微晃,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氛围,伺候的宫人们更是大气不敢出。

仪妃自慈宁宫回来后就一言不发,径直进了寝殿后猛地将身上的披风扯下,抬手掀了床榻的帷幔,身子一

侧,便狠狠地扑了上去。

她双手抓紧锦被,将脸埋入软枕之中,内室中依稀能听见轻微的啜泣声。

“娘娘...”崔嬷嬷疾步入内,眉头拧得死紧,见她这般模样,连忙走上前去,坐在床边轻轻拍她后背,低声劝慰道:“别哭了,您这回宫中一片眼红,传出去让人听了去,反倒落了口实。”

仪妃却全然听不进去,哭得嗓子发哑,字句间含着刻骨的怨恨:“她就那般不容我么?我不过是用了点药,也没真害死谁,怎的她就把话说得那般重?太后...她早年能对先后下药,如今却要治我一个妃嫔的罪?她就不是为了护着那贱人!”

“娘娘慎言!”崔嬷嬷眼神一凛,低喝了一句,又压低声音劝道,“太后到底是老祖宗,那事如今也没人敢再提一嘴,娘娘切莫逞一时口快。”

若是这话传到圣上耳朵里,别说仪妃和楚家,就连太后也全完了。

仪妃却挣扎着抬起头,眼圈通红,声音发颤:“嬷嬷,你说,她是不是想扶持薛承徽?是不是早就瞧我不顺眼了?别以为我不知道,昨个儿圣上去了她那儿一趟,回去便传了薛承徽侍寝,定是她替那贱人说了话!”

崔嬷嬷一顿,眸色微暗。

“...娘娘不必自扰,薛承徽...”她顿了顿,似在斟酌措辞,继而低声道:“已是充华了。”

仪妃怔住,转头看她:“你说什么?”

“今儿个早上,圣上离开章华馆的时候,已然口谕晋了薛承徽为充华,赏了云锦百匹、金叶十两”崔嬷嬷轻声说完,便有些担忧地望着仪妃。

寝殿里霎时静得可怕。

仪妃脸上的神情,一寸寸僵住,眼中怒火翻腾,又像是被人当头重击,失了神。

“充华?”她呢喃一声,咬牙切齿道:“就那点姿色,就侍寝了一夜,就能封为充华?”

她猛地坐直了身子,手中的绣帕被她扯得变了形,眼中含怒道:“果真是太后想扶持她!果真是觉得她比我更得用!我在宫中多年,她算什么东西!”

崔嬷嬷不语,眼底却闪过一抹不安。

仪妃攥紧拳头,身子都因怒极而轻颤,忽地冷声道:“叫她过来!”

崔嬷嬷想要再劝,目光一触及仪妃便住了嘴。

娘娘这样子,什么话都听不进去,只得应下。

若是薛充华能叫娘娘消气,也是好事一桩。

章华馆距昭月宫不过数十步,未时未过,薛充华便已被带到了昭月宫门前。

她今日一袭水蓝烟纱,头上只簪一枚碧玺流苏钗,妆容清淡,却自有一股霜雪之姿。

仪妃眼下已收拾齐整坐于主位之上,只眼尾尚有一丝殷红之色。

见薛充华这般娇美动人,仪妃冷哼一声,居高临下道:“可知本宫今日传你来做什么?”

薛充华恭敬行了一礼,欠身道:“妾不知。”

“不知?”仪妃冷眼瞥了她一眼,扯了扯唇角:“不知便在此跪着想。”

说着她目光落在自己面前的一块玉石地板上,薛充华皱了皱眉,抬眸道:“娘娘这是何意?”

“何意?你看不明白么?”仪妃冷下脸色:“是你自己跪,还是本宫命人押着你跪。”

薛充华抿了抿唇,依言在仪妃面前跪下,沉声道:“还请娘娘示下。”

仪妃垂眸瞧着她发顶,见薛充华这般低眉顺眼的样子才觉心中舒坦了些,轻哼道:“本宫这儿还缺本医药方子,崔嬷嬷,你去拿本医书来,叫薛充华替本宫手抄一本。”

崔嬷嬷应声从内室中取出笔墨纸砚,依言置于薛充华面前。

薛充华眼睫一颤,并未反抗,乖顺地捏起狼毫抄了起来。

约莫一个时辰后,仪妃心中怒气才渐渐平息,抬手道:“行了,本宫瞧着今儿个的时辰也差不多了,薛充华也不必再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