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1 / 2)

温缜都记在纸上,搁下笔,“袁少爷是哪家?”

县令叹口气,“袁老爷曾是三品大员,忙活半辈子,告老还乡,成了扶风县的乡绅,他家现在闭门谢客。这没影的事,我也不能乱去查扰人清净,真真是愁煞人也。”

温缜点头,“现在是犯罪嫌疑人是一个江湖客,邻里目击人进去了。丫鬟与婆子去买米粮,有不在场证明,吴大被袁少爷拉出门,躲过一劫。”

“嗯嗯。”

温缜皱了皱眉头,“现在没有线索,江湖客又不知道是谁,那就去看看尸体吧。让人去查那个江湖客从哪来,住过什么地方,客栈都有户籍与随身符登记,先把信息套出来。”

县令忙道,“昨天已经搜寻一天了,如果有线索定报来。”

县令带他们去查,带上仵作,温缜带着狄越跟在他们身后。

吴家都挂上白幡,白幡在秋风中猎猎作响,纸钱灰烬打着旋儿黏在青石板上。温缜跨过吴府门槛时,靴底踩到一块干涸的血痂,发出轻微的黏腻声响。

正堂里四具尸首盖着麻布,血腥味混着腐臭在梁柱间萦绕不去。最年长的吴老太太仰躺在太师椅上,脖颈几乎被砍断一半——刀口却意外地整齐,她松弛的手掌里,还攥着半截被血浸透的佛珠。

“怪事。”仵作掀开第二块麻布,“吴老爷心口这个血窟窿...”他比划着,“凶器该是细长薄刃,可这伤口边缘...”手指抚过翻卷的皮肉,“倒像是捅进去后又拧了半圈。”

温缜在窗棂前蹲下。一道新鲜刮痕横贯雕花木框,深约半寸,末端沾着暗红碎屑——像是刀尖划过时崩落的漆皮混着血肉。

二少爷倒在门边,胸前中刀,但致命伤却是后脑的钝器击打。他的左手向前伸着,指尖在地上抠出几道血痕,似要爬向某处。

最惨的是老仆,被乱刀砍死在庭院石阶上。血溅七步,连廊柱上都留着飞溅的血痕。他的嘴大张着,仿佛死前见到了极恐怖的事物。

温缜蹲下身,从老仆僵硬的指间取出一物——半片靛蓝色的锦缎,边缘整齐,似被利刃裁开。

“这是哪里的布料?”

县令很纠结,“这是袁少爷穿过的衣裳,吴大才一口咬定事有蹊跷,但这明显栽赃,总不能是老仆扯下来的吧?”

温缜觉得这县令实在太没经验,“那为什么不栽赃别人栽赃他呢?吴大说的没错,这事肯定有蹊跷,你以袁少爷涉嫌此案一事,让人在牢里呆几天,好歹能问清楚嘛,不然袁府你怎么去?”

“咱们先要把水搅浑,才能慢慢找线索,不然搁这里,谁能心服,尸体也放不了几天呀。”

“还有这个江湖客真的是江湖客吗?这杀人的手法,并不像一个武功高手,倒像是拿刀的新手,但明显积怨很深,咱们把范围缩小。吴家还有什么人?比如来往的亲戚?”

县令有些纠结,“那袁少爷是读书人,在牢里关几天会不会不太好?袁府也不是什么好欺负的人家。”

温缜瞥看他,“这案子你查还是不查?你要是怕这怕那,真查出来什么?你要怎么办?他在县衙待几天,又没有案底,如果没事就放出来了,能咋了,大不了你伙食给好一点,别让人挑出错来。”

县令咬咬牙,“成,许捕头,你去袁府拿人,把袁少爷请来。就说这有证物涉及到他,县衙得查清楚,让他配合查案。”

许捕头懵逼,“我?”

“不然还能是本老爷我吗?”

“好好好,大人,我去我去。”

第13章 灭门案(二)

暮色四合时分,吴府笼罩在一片诡异的寂静中。

檐下的白灯笼被风吹得摇晃,在青砖墙上投下飘忽不定的影子。几只乌鸦停在老槐树枝头,偶尔发出嘶哑的啼叫,又扑棱棱飞走,惊落几片枯叶。

院中那株老梅树本该在冬日开花,此刻枝干上却溅着暗红的血点。

穿堂风掠过,卷起散落的纸钱。一张残破的纸钱粘在二少爷未阖的眼皮上,又被血黏住,随着微风轻轻颤动。

狄越抱剑立在他身边,看着这些尸体一言不发。

温缜拿开纸线,又拿白布蒙上。

县令跟在他身边,“温秀才,有头绪吗?”

温缜点点头,“吴大不认江湖客是对的,这明显是熟人作案。那老太太是一刀毙命,她都没有料到来的人会行凶,身体是很放松的状态,而可以直接进来,且进内宅老太太那,还无人相陪,必是亲属关系,行凶者应不止一人,邻居说江湖客进来就没出去,这府里必有密道。”

“至于到底什么情况,我得问问人,你把这些事情的所有人都关起来,吴家有金钱往来或人情往来的亲属,明天我再一一来问。天色不早了,我得回书院,把今天下午没学的补回来,明年乡试时间很紧的,我还得考试。”

科举对于读书人很重要,这跟要高三的人出来帮人查案一样荒唐,这一年一寸光阴一寸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