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2 / 2)
被这么吵醒,温缜现在是彻底清醒了?,他开始研究要干啥,重庆民国的时候,是怎么发展的。这边实在太穷困了?,杭州一个同知贪污都查出二?十多万两,在秦淮河,他们千金一掷买一个花魁,就是十几?万两。
这么一对比,贫富差距就很赤裸裸,重庆一年的岁入才十五万两,还是在剥削的情?况下,怪不?得民逃之三四。
朝廷对这边都没有什么大期望,每年税赋交上来,刚好够发俸禄与养兵马的钱,可能还得再贴一些,都不?如两湖两广。
这边是近代时,外商入驻,纺织航运开始兴起,而后国民政府迁都重庆,一国资源往这边转,才使工业强盛起来。
现代变直辖市,经济才高速增长。
这几?百年的积累,温缜任期才三年,下一期不?知道?调不?调,三年想?做成什么太难了?,打个地基都困难。
但难也得开始,如今是景泰元年,重庆府民不?聊生,再差能比现在更差吗?温缜开始琢磨写?计划,府库这十五万两,还是能做不?少事的,最起码能让人活过冬天。
温缜深知,三年无法让重庆富庶如江南,但若能活民数千、垦田万亩,便是为后世打下根基。乱世治蜀,如医重疾,先续其?命,再图其?强。
他先算一笔账,他拨出府库3万两招募流民,先修葺城墙,开春暖和后疏浚嘉陵江—长江段淤塞,还得兼顾防洪与航运,发放粮食抵工钱。
还得设粥厂救济老?弱,有温度的治理更能安人心。
他得邀粮商做客,用他似真似假的背景面子,强制大户两年内平价售粮,可以设立“常平仓”调节粮价,从?湖广购粮补缺,两湖两广巡抚都是谁来着,这得送点礼,他还缺人,要不?也从?湖广移民吧,这得出政策,内阁什么时候能批下来,再催催吧。
他完全忘了陆轲给钱时找人带的话,什么内阁暂时不?想?听见他名字,他不?刷点存在感,诸公忘了?他可怎办?
湖广:你清高,你了?不?起。
内阁诸公知道?温缜是个不?甘寂寞的人,但没想?到这人这么搞事情?啊,怎么给钱都不?能让这人消停?
皇城落了?今冬头一场雪。
文渊阁外的青砖墁地早已?铺了?一层素白,皇城一片皑皑,大雪漫天,阁老?们呵着白气踏进门槛,皂靴底碾过积雪,发出咯吱轻响。
御前伺候的太监过来,“诸公来了?,万岁爷说,雪大路滑,让我来给诸位老?先生送姜汤驱寒。”
他们进了?屋了?,伺候的人帮他们解了?斗篷,随着他们进入,殿门开合,一阵穿堂风掀开棉帘,卷着雪沫扑进来。
阁外积雪半尺,小太监们弓着腰,踩着新絮的靴,捧着暖炉、手笼往来穿梭,却不?敢发出一丝声响。今日内阁议重庆府疏,天子在乾清宫等着回话。
工部尚书拂了?衣上雪,先开了?口,“这个温缜,怎么他去哪里都不?消停,一天天的事这么多。”
王文捧着姜汤慢饮,听这话有些被呛到,咳得急了?点,他看了?看陈循,又看了?看于谦:“老?夫记得,重庆同知上月报‘冻毙流民百二?十人’?这可不?是小数字,温缜是个能臣,过去看不?得也是常事,不?过他想?办的新政,也有些大胆,若是同意?,怕他兜不?住,让川东出了?乱子。”
陈循已?迁礼部尚书,高谷从?户部侍郎升任户部尚书,他年纪大了?怕冷,缩在炭盆旁搓手,官靴底雪水融了?有些湿:“户部今冬九边欠饷八十万两,没钱。”
工部尚书瞥了?他一眼,“谁问你要钱了??张口就是没钱,户部被你这种人管着,怪不?得大明?穷成这样!”
高谷哪能受他这个气,年关一来,他们递上来报账的条,哪哪都要钱。他立马怼回去,“这话可是你说的,工部再敢来催钱,户部就敢轰出去!”
工部尚书秒怂,“哎哎,这话我可没说啊,工部都是国之大事,工程水利专款专用,哪能拖啊。”
高谷冷笑,“可别修水利到最后光给你们工部自己?人浇后花园去了?。”
工部尚书立马转移话题,他有钱,惹不?起,他义正辞严开始拍案骂人。“我们刚说谁来着,温缜啊,重庆那块今年税都没交上来,怎么还亏空啊。他重庆府年年哭穷,如今倒要拿这笔钱去‘以工代赈’?两湖刚遭了?水患,高尚书还道?朝廷还缺一百万两补窟窿,哪有余粮喂他!”
高谷瞥了?他一眼,“我说的是八十万两,你们工部是不?是虚报成惯犯了??”
工部尚书顿了?顿,这老?家伙不?识好歹,“无妨,凑个整。户部优先保漕运、九边,川东穷地非重心之地,不?必多管。”
于谦看了?看他俩,“温知府也没问尔等要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