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2 / 2)

温缜看着狄越云里雾里的眼神,笑了笑,说得更详细了些。“我们在这设立官办码头,规范货运税费,吸引夔州,泸州等地的药材、山货在此中转。”

“还可以与湖广商人合作,将重庆的桐油、生丝、药材通过长江直运汉口,换取布匹、铁器。交易一炸开,财富就开始有了,金钱流转,就会发展飞速。”

“这需要我们砸钱,联合夔州府整治三峡段礁石,拨款设立救生护航船,减少商船倾覆风险。”

“还得拔款重修重庆至汉中的米仓道,连通陕西,方便西北的皮毛、茶叶贸易。打通綦江—遵义—贵阳的盐茶古道,用重庆井盐换取云南铜矿、贵州木材。”

要想富先修路,是至理名言,他去年只拨了三万两,今年春耕也才借出去万两左右,资金富裕着呢。温缜小算盘打得很响,反正也没外人,他对狄越说着春耕后要办的事。

“然后在江北城、磁器口设立官督商办的牙行,统一度量衡,打击奸商垄断。再给予徽商、陕商免税三年的优惠,鼓励他们在重庆建立货栈,形成固定贸易链,那么就彻底打好基础了。”

他太需要短时间内出成绩了,这些基础是必须要打的,有这些基础,他用现代的发明创造才能大面积出售。

总结下来,他第一步就是砸钱修路,没别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狄越有点懵,“这才是打基础?”

温缜点点头,“当然,这才哪到哪,到时候动员大伙一起干。”

“好!”狄越看着温缜动力十足的模样,他也被感染,完全没看前面有多少坑。

温缜看着狄越,也笑得张扬,要是其他人都像阿越一般好骗就好了。

大商户给他撂挑子,江湖他不认识人,可他大哥认识啊,当初为什么结拜,不就为了今日吗?

春耕过后重庆府又被府衙的招工吸引,知府给他们画的饼过于香,又给工钱,那还等什么,开干。

温缜本来想用水泥,但想想又放弃了,川东势力太乱,他又新来,如果水泥配方被敌国获取,用于做攻城器械,那就搞笑了。

而且修路款项易被层层克扣,加上长江沿岸多洪水,水泥路若无排水设计,反而加剧内涝。

对于交通,重庆盛产青石,铺设石板路更经济耐用。用蒸土法,土料蒸煮后夯实,提高硬度就行。

不过,只修主干道,其他的路后面富了再说,真正要打通重庆的经济命脉,还得靠水运。就这山路,明显水运更靠谱,投资码头和船只效率更高。

狄越看出了问题,“漕运,你确定你插手就能管住吗?你有人手吗?”

温缜愣了愣,“没事,楚大哥回信说过几天就来了,到时候外包给他,江湖事江湖办,他抢个码头还是很容易的。他的生意刚好能帮我盘活第一笔大单,到时候再商量,我再仔细规划规划。”

那不然他早早写信做什么?听着有点官匪勾结那味了,他这不是没办法。

江湖人不服管,都不是什么良民,还不好惹,不出人命,府衙没空盯着。

楚千嶂带着人马来重庆的那天,码头上几个巴江帮的喽啰正蹲在岸边啃干粮,远远瞧见几艘大船靠岸,船头立着个黑衣男子,腰间悬刀,身后站着十几个精壮汉子,个个眼神凶悍。

“这谁啊?排场挺大。”喽啰嘀咕。

旁边老江湖脸色一变,赶紧拽他:“闭嘴!那是楚家的人!”

楚千嶂一到重庆,没急着去见温缜,而是先带人沿着长江走了一圈,把各码头的势力摸了个透。

重庆最大的船帮“巴江帮”把持着货运,帮主赵老六是个油盐不进的硬茬子。楚千嶂没急着动手,而是先派人送上一份厚礼,江南的上好绸缎、扬州的美酒,外加一封合作信。

赵老六冷笑:“楚家?江南来的过江龙?在重庆,是龙也得盘着!”

楚千嶂不急,转头就去找了巴江帮的二当家,一个被赵老六压了多年的狠角色。三日后,赵老六意外落水,二当家上位,楚家商行顺利拿到三成码头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