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2 / 2)
皇后适时地露出一抹笑:“月华放心,长嫂如母,本宫会好好替你备嫁妆的。”
月华闻言,脸上不见高兴,只委屈地咬着下唇,一派不舍得出嫁的做派。
皇帝交代了事,便起身,扫了眼众嫔妃道:“朕还有要事处理,你们继续聊。”
众妃起身,恭送皇帝。
皇帝一路向门口走来,众多双含情眼眸期盼地看着他,他脚步都没停留。
直到快到门口的时候,突然在梅采女眼前站定,帝王的声音隐含威严:“抬起头来。”
梅采女后背僵直,手指紧紧握住帕子,不知所措地抬起了头。
珠珞也下意识地抬起头。
若说月华郡主是她故人,皇帝又何尝不是?
她父亲乃先太子太傅,当年在上书房教授众皇子的时候,时常带着她进宫,她一小小人儿就随意地坐在偏僻的角落,跟着众皇子一起听学。
那时,她乖巧听话,不哭不闹,每至下堂,众皇子都会围在她身边,不是给她喂食,就是抱起来掂量重量。
先太子是极喜欢她的,特别宠她,即便她偶尔犯错,父亲要责罚她的时候,他总挡在她跟前,如同亲哥那般庇护她。
与众皇子不同的,便是先太子一母同胞的二皇子,也就是眼前的皇帝,他好似从小时候就不喜欢她。
从不与她亲近就罢,还捉弄过她,扯坏她新穿的小裙子。
先太子眉目温和,担得起有匪君子一说,但皇帝时常冷着脸,威严端肃,分明生得一双好看的凤眸,但看人的时候冷冰冰的,莫名叫人亲近不起来。
正这么想着,撞进记忆里的那双凤眸,经过这几年的历练,眼底的寒意更甚从前,珠珞不敢再看,仓皇低下了头。
她想,八年了,所谓女大十八变,他应该不会看出什么端倪吧。
果然,皇帝并没有将注意力放在她身上,而是问梅采女:“你这发髻?”
梅采女喉咙发干,眼神下意识求救地看了眼宴公公,宴公公向她及不可察地点了下头,她这才放心地开口:“回皇上,这是宫女替臣妾梳的,可是有什么大碍?”
皇帝则是摇头:“没有,这发髻衬你。”
梅采女这才长嘘口气:“多谢皇上夸奖。”
皇帝就像是看见了什么新奇的玩意儿,停住步伐,打听清楚后,便也不再停留地离开了。
等皇帝一走,江贵妃幽幽的语气就传了来:“梅采女,你这发髻不合规矩吧。”
梅采女身形一晃,赶忙跪下:“贵妃娘娘恕罪,妾身只是偶尔梳这发髻,还请娘娘不要怪罪。”
珠珞心中暗道不好,也不知道皇帝怎么突然有这兴致,他一走了之,烂摊子就丢给了采女。
采女落不得好,她这当宫女的又有得几分好?
许是因着同住一宫的情谊,庆嫔开口解围:“贵妃娘娘,梅采女刚入宫不久,不懂规矩,您宽宏大量,就饶过她这一回吧。”
贵妃冷哼了声:“采女不懂规矩,作为倚梅轩主位的你怎么也不好好教导?”
庆嫔话头被噎住,不再接话,恐这罪名落在自己身上,求救的眼神看向皇后。
皇后娘娘则一锤定音道:“好了,江贵妃,皇上都说什么大碍,你又何必抓着不放,采女以后不再梳便是。”
梅采女见事情有转机,求之不得地开口:“是,臣妾遵命,多谢皇后与贵妃恩典。”
江贵妃见敲打采女成功,这才收回打量的目光。
而珠珞则是全程低头跪着,伏低做小的姿态,比起这屋里的莺莺燕燕,没有入任何人的眼。
*
从景仁宫出来,梅采女的双腿都是软的。
碧冼阁的英答应上前搭话道:“梅姐姐,刚刚可吓坏我了。”
倚梅轩邻近碧冼阁,这两位主子,又是末等的答应和采女,比起刚刚说话人的神仙打架,她们没有任何存在感,颇有几分同病相怜的意味。
所以,采女若是与宫中谁相熟,便是眼前的英答应了。
英答应其实出身比采女好点,是京城里的皇商出身,但士农工商,到底比其她娘娘的家世矮上一头。
采女因着侍寝过一次,被抬了位份,从答应到采女,而英答应就没那么幸运了,还从未侍寝过,所以采女先前才会有那般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