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2 / 2)

阿五摸着盘在腰间的钱串, 想着到底要不要做一件新衣服,还是好好攒上两年, 好说一个媳妇儿。

他今天依旧早早的去了挖土的工地, 却只看到几个帮赵家大少爷家的窑炉挖土的工人, 村里砖瓦窑的人一个也没看见, 奇怪的问旁边的长脸, “刘彪子他们今天都起晚了吗, 怎么一个人都没看到。”

长脸挥动着锄头有些嫉妒的说, “赵家大少爷要教他们练武呢, 可惜只叫了砖瓦窑那边的人, 没叫我们。”

阿五到工地上就开始往筐里装土,一边装一边也愤愤不平的说,“当初他们分钱的时候没我们的份,现在要练武也没我们的份,我们这些外姓人,真是处处不如人。”

另外一个负责挖土的中年汉子李二叔不悦的看了说闲话的阿武和长脸一眼,“我们这些人家,都是这几十年才逃难到赵家村的,人家能够收留我们已经很不错了,你们还想着跟人家一起分钱,有一样的待遇,做梦吧。”

他吐了一口口水继续挖土,一边教育旁边蠢蠢欲动的年轻人说,“想想咱们以前过的是什么日子,给赵通明当长工,给村里人和城里人当短工,一天能吃上两顿干的也要是农忙的时候。现在人家大少爷给我们一天三顿吃饱,还给肉吃,还给钱花,你们怎么就不知足阿。”

他换了个方向挖土,让跟他搭档的人可以方便的把土装进框里,又接着说,“你们也别起什么花花心肠,好好把工钱攒下来,攒个一两年咱们也忙,把房子修一修,娶个婆娘,日子也就慢慢好起来了。”

他一边说着,却感觉到身后的人突然变得安静起来,感觉气氛有点不对劲,回过头来竟然看到赵安带着琴童站在他身后不远的地方,还对着他笑。

赵安不得不感叹这时候的人思想还是比较单纯的,除了赵家那些享受过特权的人之外,村民们对于他的决定几乎不会有抗拒。他知道在这个时代,即便是踏实肯干的人也不一定能够保卫自己的生活,可是这并不代表着他不喜欢这样踏实勤劳的人。

他对负责挖土的工人们说,“你们好好干活,窑炉那边已经快要出成果了,等到整套的陶管烧出来,我给你们每个人发奖金。”

刚刚他在窑炉那边的空场上让人集合的时候,烧炉的工人们就出来看热闹了,满脸的跃跃欲试。赵安看见他们对于训练也很感兴趣的样子,就对他们安抚了一番,同样的话,这已经是他说的第三遍了,因为还有一批负责砍柴烧炭的工人没有参加训练。

虽然知道可能会面临溃败的乱兵和干旱减产的饥民,可是赵安任然希望尽快把那一套下水系统和淋浴系统烧制出来,首先是陶管能大大的改善自己的生活环境,而且等到批量生产之后,这东西还可以卖给其他乡绅,换回一大笔钱。最近早已过了采摘天麻的季节,他能卖的也就是一些银耳和木耳,葡萄。一天不过五六钱银子,只够窑厂这边工人们的饭钱。

何况参加训练的村民一共已经有一百二多人,用来保护一个小村子已经足够。所以他就没有让自己窑厂的工人一起训练,打算等他们烧完这一批的陶管再说。

今天是赵家村的村民们第一次参加训练,因为之前一个多月的集体劳动和集体排队吃饭已经让他们有了基本的服从意识和训练基础,所以赵安很轻易的就让他们排好了整齐的对立,然后就让刘浣带着人们一起围着村子跑圈,算是最基础的体能训练。

等参加训练的村民们围着村子跑了一圈,又回到窑炉前面原本用来放柴火的平地,所有的人都已经气喘吁吁。赵安没有跟着一起跑,就站在平地上等他们,指着地上的一堆削尖的木棍说,“拿起武器,按照刚才的排班十人一组,我们来练习冲锋。”

今天早上他让海伯和刘虎去城里请铁匠回来制造农具,可是他还是觉得削尖的木棍或者竹棍加上集体冲锋的效果肯定比单打独斗的拿刀更厉害。不过铁制农具还是应该准备一点,用来防备有大规模乱军入侵,进入巷战后有可能带来的伤害。

大部分的村民都很听话的,乖乖捡起了地上赵安让琴童准备好的的木棍。但昨天晚上被刘浣打了屁股的那三个刺头中的一个,却不服气的对赵安说,“赵家少爷,你觉得我们用这些木棍就能打过那些灾民吗。我可听我爷爷说过,他年轻的时候跟人一起逃荒,连县城的城门都冲垮过。”

他用怀疑的目光看着赵安说,“大少爷是读书人,你懂怎么训练人吗,该不会是忽悠我们吧,让我们跑步又让我们耍木棍,这都是小孩的玩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