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节(1 / 2)
('<!--<center>AD4</center>-->而卓一航穿的那件工艺繁复的背心则由各种不同质地的布料编织而成,被港报通俗地形容为“数百条迷你猪肠粉挂在身上”,完全不依传统的古装规范,充满脱俗色彩。
请注意背心上的几颗纽扣,上面刻着武当的太极图,是从尼泊尔淘来的宝贝呢。
为突出练霓裳不食人间烟火的纯真,除新娘嫁衣外,服装都是白色调;而卓一航的服装多以黑、藏蓝、深灰等暗色调为主,体现他进退两难,落落寡欢的心态。
和田女士一共为这部电影设计了两百多套服装,仅魔教教众就设计了十六款,你注意到了吗?
这些服装以尼泊尔与西藏、新疆等地少数民族风格为主,布料分别自荷兰、日本、英国、香港等地精选而来,全部磨洗做旧,以便加强生活气息。
和田惠美为卓一航设计的发型也卓而不群:蓬松散乱,还留着一条长辫,配上他不加修饰的浓重须根,旨在突出他的浪荡xi_ng格;
半掩额头的乱发是为了塑造不羁的侠气。
与此同时,你可以留意到这些乱发在片中随着情节的发展千变万化,在渲染气质的同时另有一番表现力。
这个发型在当时是一大突破,在此之前,没人想过可以在男xi_ng古装造型中采用这种满是小卷卷的烫发。
当然这是不合传统规范的,但是武侠本来就是成人的童话,电影更是可以天马行空的艺术,谁规定必须拘泥于传统规范呢。
leslie那潇洒不羁的演绎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发型也跟着一炮打响,被众多古装影视剧模仿抄袭,活活地用俗用滥,只要沾个“侠”字的都弄一把“方便面”搁头上……
俗话说得好:第一个形容女人是花的是聪明人,一窝蜂都跟着形容女人是花的就……就比较那个什么,但是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和田女士引导ch_ao流的功力吧。
片头一出已经不凡:大气磅礴的音乐中出现开场画面,以写意山水为底,云雾缭绕之间,浮动着白发魔女的身影。
大清高手远赴千雪峰求药,卓一航开口问讯,一言不合,拔剑动手,一众官兵不敌武林名宿,死不瞑目。
“还有什么人比皇上更重要?”——跟惯朝廷的人又怎会明白,这世上每个人都有比皇上更重要的人要守护。
简短的片名过后,“嘭”地一下红光闪亮,火花飞溅,一群壮汉的剪影,在铸剑。我无法描述这段镜头给我的那种眼前一亮的感受。
有的时候看电视,会在换台的过程中看到一些电影的瞬间,有些瞬间会让你立刻留步,意识到那是一部好电影。
是因为什么呢?或许是色调,或许是光影,或许是镜头的摆布吧,要有多少元素,才能营造出那一瞬间“好电影”的感觉?
俗话说:吃到了好吃的鸡蛋,不一定要认识下蛋的母鸡。我觉得,说这话的人,一定是还没吃到真正好吃的鸡蛋。
马磐超是《白发魔女传》的美术指导,香港著名美指。
说到镜头的美感,一定要说的还有摄影指导鲍德熹先生。鲍先生原名鲍起鸣,是一九八)年版《白发魔女传》女主角鲍起静之亲弟弟,同为著名影星鲍方的孩子。
鲍德熹酷爱电影事业,立志去国外读摄影,苦于家贫拿不出学费。
要说鲍家对自己儿女志向的支持那真叫一个不遗余力:鲍母拿出了全部的退休金,鲍父高龄复出拍戏赚钱,鲍姐姐和鲍姐夫也都倾囊相助,终于顺利地送了鲍德熹去英国读书。
如今的鲍德熹久经磨练,成就卓著,已经是华语影圈数一数二的“名摄”。
原著中的卓一航是个世家子弟,户部侍郎之子,云贵总督之孙,朝野十分器重,身家显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