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节(1 / 2)
('<!--<center>AD4</center>-->补拍的吧,得知黎耀辉死讯的那段表演是浪费了;
而黎耀辉浪费的就更多,他在王导演的指挥下割腕,刎颈,失踪,复活,回归……
karwaiwong导演的才华实在爆棚,头脑实在灵活,作风也实在奇突,从《春光再现》我们可以看到他以各种角度、各种手法拍了奇多美轮美奂而又不知所云的镜头,多得可以再组一部片子,仅千姿百态的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外景就拍了无数。
也许在布市的这六个月里他有好几个月的时间在做这样的事:漫无目的地想来想去,走来走去,拍来拍去,改来改去……唯一不会改变的只是:这两个相爱的人终究是不能在一起。
在阿根廷的日子里,我渐渐失去了时间的感觉。
所以karwaiwong先生对于由预定的三星期拖成六个月的拍摄计划全无概念,地老天荒地一直拍下去改下去……
可是leslie必须要有时间概念,就像美国好莱坞对《春光乍xi-e》的解说:“leslie不可以这么拖下去,他有他自己的时间表,他早已预定了年底的演唱会,不能改期。leslie是一位非常著名的歌星,昨天的录像里播映了他的演唱会片段,你们可以看到他是多么受欢迎。拍摄工作的拖延不仅使他本人困扰,也令许多其他的人焦虑不安,你知道,香港有十数万观众在等着他。”
“我会从七月份开始,结束一切工作,专心筹备演唱会,我要健身、排舞、练歌……”这是leslie对记者讲述的设想。
事实上,他一直在阿根廷抱病捱到深秋仍然无法脱身,其间不得不在三天内乘坐三十四个小时的飞机往返香港,为的是按期出席演唱会记者会。
十月十四日,leslie痛下决心启程返港,筹备已经迫在眉睫的复出后首次演唱会。此时的他,消瘦得只剩一百二十余磅,两个月内拼命健身,增重近二十磅,“跨越九七”的舞台上仍是凹着双颊。
杜可风在《〈春光乍xi-e〉摄影手记》中说:剧组的每个人都很羡慕leslie。因为每个人都呆不下去了,但是每个人都做不了leslie;
《春光再现》更是告诉我们,tonyleungchiuwai想家想到老妈入梦,连单身逃亡这样的点子都琢磨出来了;
镜头中他在房间里走来走去,烦乱不堪,郁闷地望着窗外,皱着眉头向沙发一靠……tonyleungchiuwai说过他根本不知道自己要演什么,可是,像他说的,也许karwaiwong要的就是这份无奈和茫然,这种“想死”的情绪吧,最后这些镜头都被妥妥当当地安排在了《春光乍xi-e》里;
tonyleungchiuwai继续挣扎着演下去演下去,满嘴咒骂地搬弄着沉重的冻肉,而戴着墨镜的karwaiwong气度森然地在冻肉堆里穿行,这个镜头使我想起了一个成语叫做“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事情永远到最后的一刻才能想出解决的方法……”
232
232、232春光再现5...
我觉得永远要捱到最后一刻,才想出解决办法的不是“事情”,而是karwaiwong本人。在全体想死的情绪里,小张出现了。
“他很像年轻的leslie……”这句话解释了制造小张的初衷,也解释了《春光乍xi-e》里为什么黎耀辉会望着小张良久,说他像一个人。
王导演安排小张在黎耀辉眼皮底下试穿何宝荣的招牌服装,那件橙色夹克——我觉得,这个镜头剪掉也罢,和那句“好想买把锁”一样,略嫌直白;
倒是后来黎耀辉拿起这件夹克暗暗地一嗅颇为动人,我们和他一起在心头想起何宝荣,尽管是忿忿地将他买来的烟扫落的情形——当然,都剪掉了,都剪掉了
', '')('<!--<center>AD4</center>-->,包括用极其华丽、及其karwaiwong的技巧拍摄的大量小张的戏:
这个单纯快乐的少年穿行在街头巷尾、便利店、车站、球场、广场、酒店……到处举着他心爱的录音机,录下千奇百怪的声浪。
他做了好多好多看起来与《春光乍xi-e》完全无关的事情,与人攀谈,打架,看风景,自言自语……
费城安静的小街上我吃着热狗,与同桌的青年闲聊。那小伙子是犹太人,对我拿给他吃的鱿鱼丝很戒备:“是肉吗?我戒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