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总部顶楼的午夜絮语(1 / 2)

黎嘉馨离开后的办公室只剩下空调的嗡鸣。张德盯著玻璃茶几上的香茅茶杯,杯口那圈淡粉的唇印像朵开在瓷面上的茉莉,与她腕间星河表的萤光交叠成记忆里的光斑。全息投影还在勾勒无人机的飞行轨跡,那些隨著武打女星动作闪烁的红点,在黎嘉馨的专属数据区总带著不易察觉的温柔弧度——就像她转身时旗袍划出的那个让人心跳漏拍的角度。

“叩叩。”研发部主管谢尔盖的敲门声带著苏联式的严谨,怀里抱著的牛皮纸袋鼓著边角,露出几张画满人体曲线的速写。这位总把白大褂穿成实验室招牌的工程师推了推眼镜,镜片反光里映著办公桌上的电子表样件:“她的每个动作都像为科技量身定製,”他用带著俄语腔调的粤语说,“连去年在片场踢毽子的高度,都成了无人机避障的参考坐標。”

卫星电话在此时响起,深圳水客渠道的李哥用暗语汇报近况,提到“天辰表的贴纸战术奏效”时,张德望向数据墙上的绿色曲线——那代表著大陆市场的扩张,而曲线的每个拐点,都藏著某个明星代言的蝴蝶效应。想起黎嘉馨上周在铜锣湾被粉丝簇拥的场景,她故意將电子表藏在袖口,却让腕间的金属光泽透过雪纺衫,成了少女们爭相模仿的“港姐同款”密码。

“明达科技的仿品在旺角出现了。”谢尔盖点开电脑里的对比图,仿品表背的浮雕像被雨水冲淡的素描,“他们不知道,每只正版表的凸点位置,都对应著她某个专属动作——比如弹钢琴时无名指的落点,或是戴珍珠手炼时手腕的扭转角度。”

张德指尖划过桌面的样表,表背那道只有佩戴者才能察觉的凸点,让他想起某年圣诞夜,黎嘉馨在工厂休息室教他弹《铃儿响叮噹》,指尖落在琴键上的力度,如今成了防偽系统的生物密钥。他起身走向落地窗边,楼下实验室的灯光里,技工们正在为日本女星的樱款表链调整鬆紧——那是按照她握手时的习惯设计的,据说能让金属錶带在挥手时划出最优雅的弧线。

星河影业的总监抱著剧本闯入,封面上“科技之星”的烫金字在灯光下流转。第一集的大纲里,黎嘉馨饰演的角色在深圳工厂调试模具,剧本备註栏写著:“参照她为三星验厂时的真实动作,尤其是弯腰查看流水线的角度。”助理適时递上手机,听筒里传来袁泳仪的港式俏皮:“直播要戴新表,錶带得按我拍某部戏时戴的手炼改——你知道的,粉丝就爱这套『银幕同款』。”

手机屏幕突然跳出黎嘉馨的简讯,寥寥数语却带著不容置疑的温度:“袖扣配藏青西装,別总穿工装——谢国民的女儿喜欢你在曼谷穿白衬衫的样子。”张德摸了摸袖口的银饰,想起奠基仪式上,她穿著泰丝长裙站在打桩机旁,腕间的星河表与颈间的佛牌相映成趣,让泰国媒体惊呼“当科技戴上信仰的光环”。

“工程师们想给她做全身数据採集。”谢尔盖不知何时站在身后,目光落在数据墙上那个用玫瑰色標註的专属区域,“他们发现她在古装戏里的空翻,能让无人机在复杂环境里更稳——当然,得先过她那关。”

张德望著那些记录著她各种姿態的速写,从港姐竞选时的台步到电影里的武打动作,每道曲线都成了星河產品的隱形灵魂。某年她戴著珍珠手炼拍计算器gg,蹲下身帮他捡起掉落的螺丝刀,发梢扫过他手背的触感,此刻化作研发部保险柜里的第一份明星数据档案。

日本来电准时响起,叶玉卿的关西腔粤语混著东京电子市场的喧囂:“松下社长想见她,”对方直奔主题,“樱款gg让他们的硅片订单涨了三成,现在整个大阪都在討论『会跳舞的电子表』。”

办公桌上的设计稿里,樱与她的手部线条交织成表背浮雕,每片瓣的开合角度,都是她在富士山脚下拍gg时的自然姿態。叶玉卿曾笑称,星河的產品是“把明星的灵魂镶进金属里”,此刻想来,竟比任何技术参数都贴切。

“李哥在深圳截住了商业间谍。”安保队长的匯报带著电流杂音,“对方偷的资料里有她的腕围数据——但他们不知道,我们的模具会跟著她的日常习惯微调,就像她每次拍戏后,手腕总会因为戴道具首饰而稍稍变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