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区块链的全球扩张(2 / 2)
1993年的全球网络有时差,港岛的工程师团队发明了“软盘时间戳”:
-每个节点收到区块后,在软盘背面手写当地时间,就像港岛茶餐厅的伙计记录下单时间;
-跨时区交易时,三个节点的时间差必须小於12小时,否则交易失效,这个土办法写进了港岛制定的节点手册。
莫斯科的节点操作员用打字机列印日誌,这些纸质记录隨西伯利亚铁路传递,三个月后到达符拉迪沃斯托克——就像港岛的早茶点心传到北方,成为远东节点的时间校准器,確保全球记帐同步。
信任公约:暗网的首个共识
暗网论坛出现《星幣节点公约》,由全球13个节点代表签署。
港岛的律师团队在起草公约时,张德亲自加上三条原则:物理锚定、三链共存、钢印唯一。他在公约末尾画的握手图案,通过软盘传遍全球,成为暗网的“数字宪法”。每个节点的钢印,都要寄回港岛总部备案,就像古代商船出海前在港口盖的官印。
全球节点的首次握手
港岛总部的伺服器房,张德看著各地寄来的软盘:
-纽约节点:华尔街黑市首笔交易,软盘上的钢印是自由女神像轮廓;
-里约热內卢节点:亚马逊橡胶交易,钢印刻著咖啡树图案;
-雪梨节点:大堡礁珍珠走私,钢印是珊瑚形状。
当午夜钟声在港岛敲响,全球37个节点同时生成“圣诞区块”,每个时间戳带著当地特色:北京的雪、开罗的金字塔、南极的企鹅——这些软盘在港岛的康柏电脑上拼成完整地图,標誌著星幣网络真正全球化。
软盘上的巴別塔:全球帐本
港岛维港,张德看著货轮驶离,货柜上的星星標誌与他手腕上的钢印交相辉映。节点日誌里的细节让他微笑:非洲操作员画的笑脸、中东商人的家族徽章、欧洲黑客的彩蛋,都是全球用户对星幣的无声认可。
汉堡节点的传真送来暗网热帖:“我们在软盘上建造巴別塔。”张德摸著表链里的软盘碎片,知道这个始於港岛铁皮屋的实验,已成为跨越国界的信任工具。星河科技的蚀刻机仍在运转,新钢印刻著全球23个节点地址,隨走私船、援助物资、远洋货轮驶向世界——那些微小的磁粉,正在记录一个时代的交易文明。
全球节点原理
1.数字驛站在各国:港岛团队在全球找可靠地点(电子市场、学校、工厂)放电脑当节点,比如汉堡的二手店、杜拜的金铺、奈洛比的教室;
2.软盘当信鸽传数据:交易数据刻在软盘上,用港岛的走私船、货轮、援助物资运输,就像古代用马来传信;
3.钢印是节点身份证:每只电子表的钢印是节点地址,由港岛工厂刻制,全球节点靠这个“门牌號”认识彼此;
4.三个国家当证人:一笔交易必须被三大洲的节点確认,比如亚洲、欧洲、非洲各一个,就像三个好朋友同时证明一件事是真的。
张德没离开过港岛,但通过软盘、钢印和走私船,让全球23个国家的节点像接力赛一样传数据,每个节点都是独立帐本,谁也改不了。这不是魔法,而是1993年的智慧——用港岛做中心,把信任的种子撒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