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星河水印与论坛攻防(1 / 2)
第64章星河水印与论坛攻防
张德回到香港总部时,中环写字楼的玻璃幕墙映出他风衣上的海盐结晶。工藤静香的樱发卡被封装在真空罐里,放在实验室显微镜下——0.02mm焊锡丝上的樱纹路,与东京仿品市场流出的“明辉樱3型”完全吻合。
此时,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刚於1994年1月1日生效,墨西哥的製造业浪潮让张德意识到:星河科技的东南亚產能必须借势加速布局。
“山口组在横须贺有间电子作坊。”谢尔盖递来热成像照片,画面中30c的红色轮廓正在组装仿品,“他们用1985年的旧蚀刻机,钢印误差0.08mm。”张德点头,指尖划过显微镜调节旋钮,金属旋钮在掌心压力下发出细微脆响,视野里的焊锡纹路瞬间放大200倍。
他想起三个月前中国接入国际网际网路的新闻,已安排团队开发基於拨號网络的“星河水印”验证系统,每个產品钢印编號都將与明星生物数据绑定,通过电话线实现全球防偽查询。
“启动『星河水印』计划。”他下令,目光扫过墙上的明星数据看板。卢安达大屠杀的电视画面在远处新闻里闪烁,国际社会的焦点被非洲牵动,这让他得以加快外查戈斯群岛的基建——利用舆论盲区,將走私网络重心转向石油资源丰富的中东。
周迅的经纪人在下午三点准时抵达。这位20岁的女演员刚拍完《古墓荒斋》,黑色风衣下露出锁骨处的红痣。
张德注意到她踏入实验室时左脚先著地,步幅62cm——这个细节与亚洲女性平均步態数据吻合,將被转化为手机握把的倾斜角度。
扫描舱內的红色雷射亮起时,周迅耳后0.3mm的痣在热成像中显露出0.1c的温差。技术人员记录下这个数据,它將成为手机背盖微雕的“周氏標记”,配合0.05mm的签名钢印,形成双重防偽。
此时,叶门內战正酣,星河沙漠版手机却因耐高温特性,在中东油田的订单环比增长47%。
傍晚的生產线旁,瑞士蚀刻机正在雕刻周迅签名缩写“zx”。
每个笔画內嵌3个0.01mm萤光点,在紫外线照射下会呈现樱图案——这是“星河水印”的光学层,灵感来自1994年俄罗斯车臣战爭中缴获的军用密信防偽技术。
突然,实验室警报响起。“拨號论坛遭到洪水攻击!”谢尔盖的声音带著电流杂音,“每分钟2000次连接请求,ip来自朝鲜平壤。”张德冲向监控室,12秒內跑完三层楼梯,推门时带起的气流掀动桌上的《电子工程专辑》,封面是1994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的量子阱雷射研究。
监控屏幕上,论坛登录界面被密集的拨號请求刷屏——那是成百上千台数据机同时拨入的信號。“用袁泳仪的手部数据做验证码。”张德下令。
谢尔盖敲击键盘,动態验证界面弹出:用户需在10秒內用滑鼠画出与袁泳仪握笔时相同的120°指尖弯曲轨跡。
攻击流量在半小时后衰减。论坛首页出现新帖:“你们的艺术品,我们替你保管。”附件是加密软盘镜像,图標是把刻刀。
张德用全智嫻的錶冠按动频率(2hz)作为密钥解码,跳出的照片显示济州岛片场,全智嫻被红圈標记,右下角有俄文:“下一个目標,13岁的天才。”
此时,乌克兰正与俄罗斯签署核武器销毁协议,张德却从中嗅到危机:朝鲜特工的行动,可能瞄准星河岛的生物资料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