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星舰启航与资本围剿:特区元年的太空竞赛(1 / 2)

第104章星舰启航与资本围剿:特区元年的太空竞赛

张德的视网膜热成像中,三百名工人的体温轮廓在印度洋夜风中跳动,如同一群移动的萤火虫。他指尖轻触安全帽上的压力传感器——袁泳仪拍戏时的头部受力数据优化了防护结构,此刻正以0.05n的力度提醒:洛克希德·马丁资助的美军运输船已在马六甲海峡拋锚。

“李总监,把蒋勤勤的太极云手力学模型导入制导算法。”他的智力属性临时加点3点,目光落在火箭尾部的燃气舵上,“nasa的阿波罗计算机用200毫秒解算姿態,我们通过分析武术动作的发力效率,能把延迟压缩到80毫秒。”

李馥珍將运动生物力学测试仪的数据接入计算机,1994年录製的太极云手视频被转化为算法优化参数。“膝关节旋转的能量转化率比传统陀螺仪高32%,”她敲击控制台,屏幕上的燃料消耗曲线下降17%,“这相当於让火箭多携带200公斤有效载荷。”

小陈的声音带著焦虑:“东南亚航空级铝材全部断供!明达集团用三倍价格买断了三菱重工的库存...”

张德抓起陈慧琳代言的星河雷射微雕仪,仪器表面的萤光粉隨著她的舞蹈数据闪烁。“把红馆舞台的雷射功率调到50瓦,”他的敏捷属性加点2点,指尖划出“反弹琵琶”的轨跡,“用陈慧琳的舞蹈节拍控制脉衝频率,在普通钢材上雕刻20微米蜂窝结构。”

艾萨克·罗斯盯著卫星照片中星河岛的火箭雏形,手中的威士忌酒杯映出德克萨斯州的夕阳。“1985年『星球大战』计划时,我们就知道太空是新战场。”他按下红色按钮,全息屏上浮现出美军“西福特计划”的太空垃圾部署图。

美军太空司令部司令的声音带著杂音:“4800颗铜针已部署在近地轨道,每颗都能穿透1厘米厚的铝板。洛克希德的情报说,星河用的是20微米精度的手工微雕钢材...”

艾萨克冷笑一声,调取陈慧琳的舞蹈数据档案:“他们的雷射振镜寿命只剩3小时?通知雷神公司,干扰所有商用雷射设备的零部件运输——让他们的『艺术加工』变成儿童涂鸦。”

“星河科技的『敦煌一號』採用全新制导逻辑。”张德的影像出现在会议中心,身后的全息屏对比著传统陀螺仪与生物力学算法的效率,“通过分析武术动作的平衡原理,我们让燃料消耗降低了17%。”

nasa代表起身反驳:“但普通钢材的强度——”

“我们用雷射微雕技术创造了蜂窝结构。”张德轻点屏幕,陈慧琳彩排时的舞蹈节拍化作雷射脉衝序列,“每个20微米的六边形单元,都经过300小时手工雕刻。”全息屏切换至钢材截面:密集的蜂窝结构间,隱约可见莲图案的显微雕刻,“抗拉强度680mpa,接近鈦合金水平。”

阿拉伯石油大亨举起星河微雕仪:“这台机器用陈慧琳的舞蹈节奏控制雷射,虽然慢,但能雕刻出航天级涡轮叶片。”

张德的旧疤因熬夜而刺痛,他盯著视网膜投影的钢材测试报告:疲劳寿命10万次循环,满足火箭发射要求。“李总监,把陈慧琳的舞蹈节拍分解为雷射脉衝序列,”他的智力属性再次加点,“每0.1秒停顿一次释放热应力,就像她在舞台上变换舞姿的间隙。”

李馥珍调整著手动雷射旋钮:“振镜坏了,但手工操作能达到20微米精度——只是300小时才能完成一块叶片。”

“那就三班倒。”张德想起1990年通宵写代码的经歷,“小陈,把陈慧琳的《宇宙》mv一帧帧拆解,用画面切换节奏控制雷射开关——艺术本就需要时间打磨。”

监控屏上,雷射束隨著mv画面跳动,在钢材上刻出整齐的蜂窝单元。儘管效率低下,但每个单元的误差不超过5微米——这是人类手工与科技结合的极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