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节(2 / 2)
待到新皇登基,自诩没有参与到“夺嫡”之争的林如海满心期盼着被重用,而事实也的确如此,虽然经历了父母双亲的两次丁忧,起复之后他并没有被挤出朝堂,反倒是步步高升,如今被委以巡盐御史的重任就是再好不过的说明了——新皇表现出了重整盐政的决心,他这御史的位子算是代天出巡。
同时林如海也隐隐觉得,这巡盐御史的位子或许也是新皇给他出的一道难题,若是处理好了盐政一事,便等于证明了他纯臣
', '')('<!--<center>AD4</center>-->的姿态,他那内阁大学士的愿望便也并不遥远了。若是搞砸了这个差事,想必他也将远离朝堂的中心了。
出身江南,林如海对于盐政的弯弯绕绕实在是太清楚不过了,朝中那三大派,哪个没有在这盐务里面掺一脚?这也是林如海如今棘手的原因,他是想做被皇帝重用的纯臣没错,但如果同时把三个派系都得罪了,这纯臣可真是做成了孤臣,这并不是林如海想要的结果。
虽然他始终并不愿意深入四王八公一系,但他心里也明白,当年为父守孝丁忧期满之后,是王家通过北静王的关系,给他在京中疏通了人脉,才让他起复的那般顺利。如今若是完全不讲情面,林如海还真是做不到。
可如果单单只把忠顺王、忠安王两派的人拔出来,却独独放过了四王八公一系,那他这结党的帽子可就摘不下来了,这份结果也必定不能让皇帝满意,到时候他的前程只怕也要毁了。
就在林如海为了盐政的事犹豫不决、焦头烂额的时候,他又听闻了璟轩的传闻,简直是忙中添乱,直把林如海气得恨不得打断这孽子的腿,好叫他不要去外面丢人现眼;可一想到现在“秘密”藏在这孽子家的上皇,林如海也只能把这口气给忍下去了。
等到关于桓译那不用明说更胜似明说的传言一出现,以林如海的敏锐,又如何猜不到是璟轩的回击呢,这可真真触动了林如海的底线——如今维扬的水已经够混的了,那孽子自己不检点闹出这样的流言蜚语也就罢了,竟然还嫌事情不够棘手,把忠安王府的事又拿出来大肆宣扬,简直是摆明了打忠安王一系的脸面,这显然违背了林如海尽可能的躲开与这些派系过多牵扯的初衷。
当初金陵一事,他倒觉得是璟轩是上皇和皇帝的一杆枪,因而即便因为收到了妻族、王家乃至老母亲的抱怨,他最终也把那一肚子的怒火给消化了,可眼下即便是还有上皇在背后操纵,林如海为了处理盐政的前景着想,也不愿意璟轩在这个时候再“肆意添乱”了。
不过林如海的“一番苦心”,显然璟轩是并不赞同的,面对林如海的质问,璟轩一脸理所当然的神情:“以德报怨,何以报德?这向来不是我的脾气,以牙还牙、以眼还眼才对我的胃口,既然桓译有胆子在维扬传我的闲话,也别怪我撕破脸皮不给他留半点儿脸面了不是?现在让我息事宁人,恐怕我还真是办不到。”
这话说的委实也太不客气了些,只把林如海气得呼吸都不畅快了,前段时间好不容易“相敬如宾”的“父子之情”也因此再度出现了裂痕。
“放肆!你这是和父亲说话的态度么?你愿意也好,不愿意也罢,立刻回姑苏去,也不准再散布谣言,我不是在问你的意见。”林如海的声音里都透着怒火,脸色铁青,态度却是异常的强硬。
奈何璟轩向来是个吃软不吃硬的,见林如海态度强硬,璟轩眉梢一挑,半是讽刺的说道:“该怎么办这是我自己的事,不劳您挂心。您有这个闲心管我的闲事,不如好好想想如何做您的巡盐御史好了。如今那桓译在京中称病,却跑来了维扬,我看您还是多花点儿心思在这上面才是。”
璟轩这话端的是刻薄,听在林如海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