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井生活日常 第57节(1 / 2)
这几日天气不好,就怕因为这个生意不好了,崔大山又胡思乱想,尤其这还是头几日。
卖什么东西都有淡旺季,连找工作都有金九银十之说呢。下雨而已,可不至于的。
楚玉珠:“那好吧,你早点儿回来,大后天晚上,我去燕归堂找你玩儿。”
崔如英点点头,把大字写完,她就回燕归堂了。没吃饭,直接收拾好东西去铺子。
她带了点心回去,肉松卷和蛋黄酥,是昨儿新做的。这两样点心,如今常出现在燕归堂。
一路上,崔如英都在担心,她没在下雨天摆过摊儿,也鲜少冒雨出门,不知道天气如何。
这几日天不好,四五月份雨水尤其多,连着下了两日雨,若是摆摊,必然是不可能出摊儿的,不过家里有铺子,还是能开门做生意。
崔记包子周边是有客栈的,有人不乐意下雨天出门,但有人乐意。文人墨客更爱赏雨,觉得颇有意境,总爱出门的。
不过下雨那两日崔大山想着下雨客人少,就跟崔大郎一块儿去的,让二丫留在家里看着弟弟妹妹。
昨儿生意虽然比不上开业的第一日第二日,但也不错,一天下来,也有四五十桌客人。
而且轻巧呀,不像第一日那么忙。
今儿天气好,生意又好了些。
崔如英到铺子时已经有些晚了,但铺子里还有四桌客人。客人一边吃着饭一边聊天,相谈甚欢,看他们一时半会儿吃不完,崔大郎啥事儿了,就去后头帮忙了,也不在大堂。
崔如英进来,看看桌上的饭菜,有生煎包子,有一桌还有焖面和酒。
桌上摆着蒜瓣儿,还有油辣子罐和醋壶,上回崔如英和崔大山提了,没几日崔大山就把东西备齐了。
客人们吃得爽快,小酒也喝着,很是惬意。
崔如英直接去了后院,“爹!”
这会儿没啥客人,崔大山焖了锅面,留他们当中午饭吃,见女儿回来,问道:“你吃了不?”
崔如英摇摇头,“着急回来就没吃,而且想吃家里的饭了,爹,铺子有啥我吃啥。”
崔大山笑了笑,“那就吃焖面和包子。”
二丫也笑了笑,今儿天好,她也来帮忙了,“三丫回来啦。”
崔如英点点头,“我还带了点心,爹你们先尝尝,我进屋看看妹妹去。”
好几日不见,看看也好回去和许娘子说说,四郎五郎在厢房看着,俩人干不了啥大事儿,不过可以妹妹饿了尿了哭了的时候喊崔大山他们进来。
四郎一见崔如英进来,高兴地喊了声三姐,五郎也叫了声姐,崔如英点点头,挨个摸摸他们脑袋,就坐在床边看妹妹了。
六丫还没睡,一个劲儿想要翻身,有点像小动物,嘴里还咿咿呀呀的。
四郎道:“三姐,平日里六丫都是我看的,五郎也管,不过他小。还有家里的鸡也是我喂的,还有还有……”
崔如英道:“我带了点心,在外面。”
四郎嘿嘿一笑,“姐你逗六丫玩儿吧,我就不打扰了。”
崔如英不由一笑,就馋这口点心吃。看了会儿六丫,等四郎吃了点心回来,她就去前头帮忙了。
客人还在,崔如英也没问生意如何,更没说先生给改了名字。
她看崔大山脸上没愁绪,想着生意应该不错。
第五十二章 开业杂事
崔如英是觉得,她爹娘想什么都摆在脸上,脸上看不出什么来,自然就不用担心了。
四桌客人陆续吃完,崔如英出去收钱了,焖面那桌要了四份面,两份生煎,一壶二十文一斤的酒,总共六十文。
一桌要了两份生煎两份水煎,卤菜一盘,另外十文的酒一壶,除此之外另带了五个酱肉包子和四个生煎包子,卤菜一盘五文钱,一共七十五文。
还有两人吃了两份生煎一盘卤菜,收二十五文。
一个客官自己来的,要了一盘生煎两个酱肉包子,一壶便宜的酒,收了二十四文。
这四桌客人就收了一百八十四文。
再等了一会儿,看没什么客人了,崔如英就把门关上了。
崔大山他们也忙活一上午了,该打烊了。
没客人了,那几桌碗筷没急着收,崔大山端上来一盆焖面,先挑了张干净桌子打算先吃饭。
崔大山招呼一家人出来,“快出来,焖面好了,焖面好了。”
崔如英也喊了一声,大朗二丫就出来了。
四郎五郎俩早就吃过了,得留在里面看着六丫。
崔如英刚刚看着妹妹,差不多能翻身了。不看着点儿,不留神就能翻地上去。六丫长的是挺快,也挺肉乎,也就长大了。
崔如英把钱袋子放屋里,洗了手就坐下吃饭。
崔如英:爹,“焖面卖的还成?”
崔大山道:“这几日点焖面的客人还挺多,今儿就多和了些面,剩了不少,没吃完就自家吃呗。”
崔如英以为吃这个的人少,毕竟头一日只卖出去三盘,可听崔大山这么说,生意似乎又好起来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