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2 / 2)

后来他抓到一个懂商业的学子,从学子口中得知方元曾经的一篇关于民生的策论。

田相立即让礼部翻出当年的卷子,发现说的正是所谓的经济危机,市场饱和等等先见之明的见解。

田相意识到方元绝对是可以与荒北商人抗衡的好面子,立即就让人去找方元。可以不通过明年的科举,就直接入朝为官。

因为田相会当朝举荐。

可这会儿方元还偷偷在京城的各地商人内散播,三个月内京城必被攻破的言论。

然后遭到顺天府的人追击。

方元抱头鼠窜,各处逃难,问题是无论是百姓家还是当地大户都愿意救济她,还帮助她逃过追捕。

只因方元的所有策论,除了给朝廷一份,还特地翻译成白话文让底层也能够阅读。而京城的居民识字率很高,因此她获得一大批粉丝。

就在方元流落到一户佃农家里,这里还在翻干旱不下雨的地。

方元当场唱了一首关于锄禾日当午的诗,心疼农民的艰辛。获得佃农们的追捧。

由于太高调,导致她第二天就落网了。直接被抬进田府。

田相要求方元给自己想出改善经济的办法。

方元开始根本不配合,直到田相要把女儿嫁给她,吓得她连夜写了一篇振兴经济的企划书。

问题这份企划书,最重要的内容是要求田相先打击手下的贪官污吏,才能还商业一个干净的营业环境。

起初田相根本不信,后来发现自己只是铲除几个不痛不痒的人,手下的产业居然就开始运转。

于是田相越砍越上瘾。丝毫没留意方元在背后的用意,那就是削弱田党的势力。

砍得内部人心惶惶,尽管遏止贪污的速度,可也挡不住自私的人心。

一些田党居然暗地投靠已经上京的某些亲王。

亲王们联合起来,以清君侧的名义,号召大姚义士名人反对田相专政。

田相好不容易挽回一点颓势,立即就被大姚的亲王们搅成浑水。

这些亲王光有一腔热血和帝王梦,根本没有能力,或者把力往错处使,见到关于田相的一切都反对。

以至于之前还能勉强维持朝廷运转的田相经营的产业,通通倒闭,仅存的商人鸟兽飞散。

田相因此病倒。

在次日被一些冒进的亲王带人冲进田府直接勒死。

田府上下基本都被这些亲王砍死。

只有方元带着三小姐和五个三岁不到的弟弟妹妹逃出田府,躲在严公公的宅子里才幸免于难。

堂堂一国丞相,被大姚亲王联手砍死的消息,一经传出,震惊天下。

崇王气得当场取消所有亲王的继位资格,然后拉拢近卫军,将所有亲王赶出京城,这段南氏丑闻才告一段落。

然而砍死田相的恶果还是继续发生。

田相是一个自私自利的大贪官,他只是坏,可不代表他蠢,他至少还懂得持续性竭泽而渔,去盘活经济,避免大厦倒塌。

而亲王们各个金枝玉叶,不懂得持家的辛苦,更没有能力。只知道推倒田相这颗大树,而不知道如何去经营建设。只是为了反而反,毫无意义。

等田相真正倒下,严州彻底被攻破,大梁军队长驱直入连破数城,已经逼近京城。

原本去谈判的官员听说田相死了,一个个失去主心骨,再没心思搞什么缓兵之计,纷纷收拾行李逃跑。

官员一跑,军队士气大跌,人心浮动,自然没心思抵抗,以至于一支本来还得到田相一批粮食支援,能打的军队,都溃不成军,连忙带着逃兵逃到其他城池。

树倒猢狲散!

谁能想到在姚末,一个田相,一代妖相,在兴亡时刻,居然是朝廷唯一的顶梁柱。

本身就可悲。

田相还是没经过审判就被私刑而死,让后续接替田相的人都不敢再为皇家卖命,不是辞官,就是混吃等死直接摆烂。

不到一个月,赫连兄弟已经冲到京城门外。

浩浩荡荡的三万人,黑压压聚集在京城外,吓得近卫军紧闭城门不敢出面迎击。

最后赵国公留下来的第六子,赵庭亲自带兵迎战。

年方十八的儿郎早就不是那个宴会偷袭白凌迟的愣头青。

此刻赵庭带着赵国公的余威,团结起近卫军,激发了近卫军的气势,同样打出了姚末,大姚人最后的骨气。

赫连兄弟三次攻城失败,不得不承认,赵家,大姚还有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儿站出来力挽狂澜。

然而终究是强弩以末,在双方铁炮互炸三天三夜,赫连兄弟以量大管炮的攻城土炮,称大梁炮,在百来次的轰炸下,终于将城墙轰塌,数万大军进入京城开始烧杀抢掠,一举击溃近卫军的士气,而赵庭也被大姚内部的奸细出卖被俘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