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1 / 2)

百官非常抓狂, 骂又骂不过?, 禁又禁不掉。

“陛下, 此报蛊惑民心,当禁!”某侍郎上奏。

朱见深淡淡一句:“爱卿是怕百姓知道?什么吗?”

侍郎当场闭嘴。

“我们也办报!”保守派咬牙反击,结果他们的报纸写得晦涩难懂,百姓根本不买, 印出来全堆在库房吃灰。

茶楼酒肆, 说书人拿着《大?明日报》侃侃而谈, 百姓听得津津有味。

田间地头,老农拿着报纸问里长?:“朝廷说借粮只收一成利,真?的假的?”

甚至有人把?报纸上的某贪官故事编成戏文, 在市井巡演,在古代这?名?声比命重的时代,气得当事官员吐血三升。

温缜还干了一件事——在报纸上登商号广告,收银子!

“江南丝绸,限时优惠!”

“京城老字号药铺,货真?价实!”

商人蜂拥而至,争相投钱。结果,《大?明日报》不仅没花朝廷一分钱,反而赚得盆满钵满。

“温首辅,您这?是……与民争利啊!”户部官员痛心疾首。

温缜笑眯眯道?:“银子进了国库,怎么叫争利?这?叫开源。”

几年后,大?明上下——

官员不敢再?明目张胆贪腐,因为怕上报纸。百姓对朝廷政令一清二楚,再?也骗不了。商贾踊跃交税,因为报纸上会登“纳税光荣榜”。

而温缜,依旧笑着站在朝堂上,深藏功与名?。变法?什么变法?我可什么都没做啊。

一般来说,想变大?局,首要?做的是变革,是变法。

但?温缜很狗,他什么也不说,什么变法,江山怎么能这?么折腾,但?他做啊!百官非常抓狂,这?个人怎么能这?么无耻,一点话柄不留。

温缜当上首辅后,依着他以前?的高调行事,朝臣们原以为他会像历代改革者那样,高举变法大?旗,轰轰烈烈地推行新政。可他没有。

他不提变法,不提改制,甚至不提新政。

可大?明,却实实在在地变了。

吏治上他温水煮青蛙,温缜从不直接动官员的位子,但?他调整了考核标准——

“凡官员任满三年,须由百姓具结作?保,方得升迁。”

“地方赋税若有亏空,先查知府,再?问布政使,最后追责户部。”

“科道?言官弹劾不实者,罚俸降级;诬告者,流放充军。”

没有大?刀阔斧的裁撤,可官员们渐渐发现——混日子的,升不上去了。贪腐的,藏不住了;乱咬人的,把?自己?搭进去了。

民生上,更是润物细无声。

温缜也不提均田免赋,但?他做了几件事——

“凡灾荒之?地,朝廷借粮于民,年息不过?一成,五年内还清即可。”

“商税改按实际交易额征收,严禁地方官吏‘估税’勒索。”

“漕运改官运为商运,官府只抽三成利,余下皆归船户。”

百姓没觉得朝廷有什么大?动作?,可日子却好过?了。

军务上用钝刀子割肉,边军吃空饷的问题积弊已久,温缜没直接查账,而是:

“凡边军将领,须轮流入京述职,由兵部考校其麾下士卒武艺。”

“军饷改由朝廷直拨至卫所,不经总兵之?手。”

“战功赏银,须由士卒亲自画押领取,不得代领。”

将领们叫苦不迭,可又说不出哪里不对——毕竟,温首辅没说要?整顿军务啊!

朝臣们憋屈又无奈,百官气得牙痒,可偏偏抓不住温缜的把柄——

他说考核严一点有错吗?没有。

他说灾年借粮有错吗?没有。

他说军饷直接发到卫所有错吗?没有。

可就是这?些没有错的事,硬生生把大明的风气扭了过?来。

商业一发展,工业就得跟着转,就极需要?人口,这?种需要?与利益,男女大?防都成了虚谈,女子渐渐出门赚钱,有了养活自己?与养活子女的能力。

这?首当其冲改变的是性别比,她们能养活子女,就不会让人活活溺死她们十月怀胎生下来的女儿。家里人敢,她就敢告官,在一起溺死亲女,亲父被?判死刑的案子,写在报纸上,一下子就议论纷纷。

《大?明日报》成化五年七月三日头版头条:【松江府一男子溺死亲女,被?判斩立决!】

新闻一出,举国哗然。

松江府农妇张氏,连生三女,丈夫王二嫌赔钱货,趁张氏下地干活时,将刚出生的四女儿按入水盆溺毙。张氏归家后崩溃,一纸状书告上衙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